整個周末的熱點都在區塊鏈上。這個熱點會熱到什么程度,當然還是市場說了算。所有的意念盤最后都要落到實處。該面對的問題還是要面對。
10月行情基本上是先揚后抑。后抑的緣由據說在于IPO有提速跡象,市場感受到資金壓力云云。這種說法當然不新鮮。但凡對這個市場有點兒了解的人都知道,由于市場大幅波動,IPO曾經幾度中斷。或許正是緣于這一點,一旦市場發生比較大幅的下跌,有些投資者就期盼IPO節奏放緩甚至停止。反之,一旦IPO節奏加快,有些投資者就認為市場要下跌。有人稱之為IPO魔咒。究其源頭,恐怕很大程度上和過往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效用不彰、資源錯配頻現有關。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A股市場垃圾股大受追捧,績優藍籌股價值被嚴重低估。這種現象被稱為劣幣驅逐良幣。原因就在于A股優化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被嚴重扭曲。只是最近幾年尤其是漂亮50成為市場一道靚麗風景線之后,價值投資理念興起,這種現象才得以逐漸扭轉。發展到今天,配合上市公司離場機制基本成型,投資者理念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價值投資理念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大行其道——嘲笑價值投資的人正在被市場嘲笑。雖然上證指數還在3000點之下,但是市場上不乏股價屢創歷史新高的個股,也不乏股價一再被腰斬的個股。這種股價表現的兩極分化,正是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作用有效發揮的最好證明。
存量市場個股股價的結構性變化說明,IPO提速帶來的增量意味著市場可能會增加更多的優質公司,而投資者注定可以增加更多的投資選項,又未必就意味著會對市場形成資金壓力——歷史已經表明,A股市場缺乏的從來不是資金,而是優質公司。好公司獲得高估值,差公司得到低估值,甚至最終被市場遺棄。也許用不了多久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情景就會常見于A股市場。那個時候,不僅意味著A股市場徹底告別了IPO魔咒,或許更意味著A市場已經進入世界成熟市場的行列。在投資者獲得相應回報的同時,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能等等,都不在話下。
當然,現在還會有人時不時地念一下IPO魔咒,不過,那更像是部分投資者的心理慣性和思維定式。與時俱進,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做到的,總是要支付一些成本,付出一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