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主辦的“2019年創業投資春季論壇”召開。來自政府、創投行業、研究咨詢行業及相關協會等代表齊聚鵬城,共商創投業熱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超過9成科創板受理企業的背后都有創投身影,來自深圳的創投機構表現十分活躍,投資參與的受理企業超過30家,企業硬科技則成為這些機構關注的焦點。
受理企業股東現創投身影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受理企業增至90家。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企業中公開披露的股東名單中出現創投身影的超過9成,其中本土創投機構成為絕對主力,來自深圳的機構更是表現亮眼。
“在科創板受理企業中,深圳創投機構參與其中的已超過30家。”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會長、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在論壇中表示,來自深圳的達晨創投、同創偉業、松禾資本等機構投資的企業中,有很多都在申報科創板。“這正可以檢驗深圳創投的成色。”
深圳創投機構活躍于科創板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深圳創投業整體規模較大,投資的優質科技類企業數量較多,另一方面則在于深圳的高科技企業本身具備強大的科技與創新基因,讓深圳創投機構對科創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受資本寒冬等因素影響,全國創投業的投資金額、項目數量、所投項目退出筆數去年同時出現下滑。盡管深圳創投機構所投項目的退出筆數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在投資金額、項目數量兩項主要指標上卻逆勢擴張。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創投機構的投資金額達519億元,投向1235個項目,金額和項目數量分別較2017年增長了8%和36%。
本土機構偏愛投資硬科技
相對于外資創投機構偏好于互聯網企業,本土創投機構更看好高新技術類硬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健康醫療、新一代通訊技術、企業服務等行業,這更加符合科創板的方向。
松禾資本創始人厲偉在論壇中表示,如今人才、知識產權等紅利是決定硬科技是否能以產品形式出現的關鍵。“一開始很多互聯網企業利用國內大規模的人口紅利吸引國外資金進來,得到了非常好的收益,但現在這樣的紅利已經開始發生了轉換。”
他認為,投資科技需要專注于行業龍頭,在某類科技發展的趨勢中,行業龍頭“活下來”的概率更大,等到這類科技最終成為行業可以普遍享用的技術時,行業龍頭相對也將會為投資機構帶來更好的回報。
另有觀點認為,科技行業中的創新企業同樣值得觀察,由于大量成長性科技企業在上市節點未形成規模性利潤,但后期成長速度驚人。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半導體芯片等硬科技企業的成長相對平緩,需要更長久的投入支持。科創板的推出,將有利于這些中小企業獲得持續成長的機會。
發展創投支持創新創業
作為國內創投發展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創投促進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深圳在行業發展、制度建設、自律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為全國的創業投資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8年,深圳市政府設立了800億元的發展引導基金,其中創新創業200億元,新興產業200億元,共計400億資金經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放大后,可撬動近5000億元的資金規模。今年1月,深圳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行業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指出,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加快促進現有引導基金向更加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方向轉變,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在論壇中指出,應當建立高效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創投對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和資本引擎的作用,通過創業投資發展,支持創新創業,促進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