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7日訊(記者 趙文碩)環西麗湖綠道(碧道)作為深圳首個綠道與碧道融合項目,其16.2公里主線將生活休閑與生態觀賞緊密串聯,成為市民、戶外愛好者的打卡好去處。同時,線路銜接不暢、湖景可視性有限、配套設施較少等情況也備受關注。
10月24日,深圳市政協聯絡工作委、致公黨深圳市委員會、南山區政協承辦的“身邊事好商量”活動,到西麗湖綠道(碧道)開展調研,圍繞“優化環西麗湖綠道建設與管理”開展協商,與相關部門交流意見建議。

“身邊事好商量”協商座談會。
委員開展調研提出建言 助力平衡生態保護與民生體驗
南山區政協常委、桃源街道委員工作站站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周豫在周邊工作生活,通過自身體驗發現,西麗湖環線在生態保護與民生體驗方面仍存有優化空間。隨后,周豫發起召集,聯動其他政協委員開啟實地調研,收集并總結情況。
在協商會上,向與會人員介紹調研情況及對應建議:在線路安全與連貫性方面。部分路段人車混行,存在安全隱患;受水源保護區限制形成多處“斷點”,影響環湖閉環體驗,需優化路線并增設隔離。湖景可視性也比較受限。因一級水源保護要求,全線被圍網遮擋,觀湖視野局促,需在保護前提下拓展觀湖空間。配套設施是保障市民游客便捷暢玩的基礎。當前環線照明覆蓋不足,智能公廁短缺且分布不均,需補充生態科普與安全警示標識,以及服務及指引設施。
打通斷點、新景點煥新……多部門正在行動
協商會上,南山區建筑工務署、南山區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山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南山區西麗街道辦、南山區公園管理中心濱海片區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對反映情況一一予以回應,并介紹接下來工作開展計劃。
環西麗湖綠道(碧道)位于南山區西麗街道,主線長約16.2公里,其中示范段約3.7公里,非示范段主線長約12.5公里。目前環西麗湖綠道“一環九景”已基本完成,完成分段竣工驗收并移交城管局物業單位管理,整體形象進度約99%。具體情況為,大磡停車場整體已完成;沁園路斷點已續接,綠化遷移已完成,西側人行道已完成;綠道支線總長5.6公里,目前完成約50%。
除此之外,西麗湖大壩的西門與大壩路已完成施工,剩余東門與廣場的改造提升;西麗塔整體已完成修繕,目前正在調試機電設備。以上兩處景點預計于2026年春節后向市民開放。
關于湖景可視性、基礎設施方面,除生態紅線規定區域,相關單位已將環線內可見水域的圍網改為通透式圍網,方便市民觀賞;照明設備已實現全覆蓋;智能公廁均已設計,目前在加工生產中,預計年底到場安裝。沿線已設置56塊科普標識,同步布置“注意蛇蟲”等安全提示標識及導視指引標識。
協商會結束后,周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環西麗湖調研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功凝聚了各方共識。市、區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我們提出的問題,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高效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并對相關疑問給予了專業、及時地回應。作為長期在此工作生活的市民和本次協商活動的召集人,我對此次調研成果及后續落實深感滿意。未來,我將繼續關注此類民生議題,為推動市民宜居樂居體驗的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