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藝家丨李璟:修舊如舊讓古籍煥發新生 做守護時光的匠人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 關鍵詞
  • 簡介
  • 重點
  • 分析
  • 猜你
    想問

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5日訊(記者 趙文碩)在深圳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室里,李璟正用她的雙手,安靜地修復著留存了數百年的歷史卷軸。作為一名古籍修復師,李璟的工作不止于修復破損的紙張,更是重現一段段被時間侵蝕的文化記憶。

從零到有 深圳古籍修復的拓荒者

2001年,李璟從大學畢業后便進入深圳圖書館工作。2009年,她開始負責古籍書庫的管理和文獻整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許多古籍因年代久遠破損嚴重,亟待修復。在當時,深圳在古籍修復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2013年,在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幫助和深圳圖書館的支持下,李璟開始籌備古籍文獻修復室。2014年,深圳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室正式成立,標志著深圳的古籍修復工作從零起步,逐漸步入正軌。

自修復室成立以來,李璟和團隊開始對館藏40年的古籍進行保護和修復工作。這些古籍大多來自1985年的一批捐贈,多年來一直保存在書庫中保持著原始狀態。李璟和團隊首先對這些古籍進行了原生性保護,隨后逐步展開修復工作。

修復過的古籍肉眼幾乎看不出破綻。

與古籍修復結緣 從小到大的文化情結

李璟與古籍修復的緣分,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李璟回憶說,自幼時記事起,她的父親就酷愛文學,在家中收藏了大量豎版繁體字的線裝書,“小時候我就喜歡拿起這些書翻一翻,對它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段童年的經歷,仿佛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最終在她成年后破土而出,成長出一棵可以守護一方古籍的茂密大樹。

古籍修復是一項極其精細的工作,工具雖簡單,卻要求極高的技藝和耐心。李璟介紹,修復古籍的主要工具包括毛筆、鑷子、漿糊碗、刷子等。每一道工序都復雜而精細,尤其是調制漿糊的過程,要求漿糊的濃度恰到好處,既不能太濃,也不能太稀。“漿糊太濃了,容易留下水漬;用得太多了,紙張會變皺,導致古籍變形。”李璟解釋道。

修復后的維護工作也要足夠精心,李璟說道,“修復后的古籍能夠保存更久,但也需要定期檢查,確保它們處于恒溫恒濕的環境中,避免再次受損。”

在修復過程中,李璟對每一本書都傾注了極大的耐心和細致。李璟坦言,這份工作有時會讓人持續緊繃,為了保持心態的平和,洪湖公園成為她身心休憩的歸處。每到夏天,荷花盛開,洪湖公園的美景讓她仿佛回到了家鄉洪湖。

“古籍修復對我生活態度的影響很大。”李璟說,“就像一本書、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或者一段關系,都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而受損。但只要我們有意愿去改變,掌握足夠的技能,并付出耐心,就能幫助它們恢復到較好的狀態。”

向大眾化前行 讓古籍走進千家萬戶

古籍修復不僅僅是修復師的個人工作,更是一項需要大眾參與的文化事業。

2014年,李璟和團隊舉辦了“書香古韻”活動,邀請讀者體驗線裝書的裝訂和雕版印刷。活動結束后反響熱烈,許多讀者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古籍知識。

基于此,深圳圖書館推出了面向普通讀者的古籍修復培訓班,每年下半年,深圳圖書館都會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招生通知。截至目前,培訓班已舉辦了五期,共有百名學員順利結業。這些學員不僅學到了古籍修復的基本技能,還成為志愿者,在后續的活動中指導其他讀者體驗拓碑、雕版印刷和線裝書裝訂。李璟說:“這些志愿者在活動中將自己對古籍修復的熱愛傳播出去,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灑向平原的種子。”

需要修復的古籍。(張玲 攝)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古籍,深圳圖書館在2016年啟動了古籍數字化項目。通過數字化技術,古籍得以化一成百,化百成千,讀者只需登錄深圳圖書館的數字平臺,便能在家中瀏覽館藏古籍。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為古籍的保護和傳播開辟了新的途徑。

在李璟的眼中,古籍修復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用雙手修復的不僅是破損的紙張,更是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在深圳這座現代化的城市里,她安心守在古籍的一方天地,守著歷史的脈絡,讓古籍煥發新生。

全神貫注修復古籍的李璟。(張玲 攝)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


記者:趙文碩 審核:張玲 校對:周浩樺 責任編輯:黃春才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關鍵詞

簡介

重點

分析

猜你想問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免费偷拍一区2区三区 | 午夜理论欧美理论片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卡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一男人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