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創新潮涌。10月10日,由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南方新聞網承辦的“改革開放走在前——廣東科創新氣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深圳。從能跑馬拉松、進廠打工的人形機器人,到穿越古今的VR眼鏡,一系列前沿產品與技術集中亮相,展現出深圳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強勁動能。
從工廠到生活,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在元象科技的體驗區,記者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便沉浸于一幅絢麗的數字壁畫中,仿佛“穿越”到了唐朝。在數字壁畫中,你不僅可以與古人一同策馬擊鞠,還能在空中翱翔,俯瞰整座盛唐都城的繁華街景。這一充滿科幻感的體驗,是元象科技所打造的VR大空間互動技術,它將想象中遙不可及的場景,轉化為可感知、可交互的視覺現實。
在樂聚智能,記者看到“夸父”人形機器人正流暢展示著一系列動作:先是邁著穩健的步伐完成一段創意走秀,肢體協調性堪比專業模特;隨后又切換模式,精準完成行云流水的太極云手連貫招式,還能穩穩地拿起水杯遞到工作人員手中,每一個動作的精準度與流暢度,都讓人直觀感受到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突破。
走進優必選,記者更是親眼見證了機器人的高效作業場景,人形機器人可以將沉重的物料箱沿著預設路線平穩搬運,還能維持7×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狀態,完成分揀、搬運、精密裝配等多種任務實訓,成為可靠的“工作搭子”。
而在越疆科技的展示區,多形態機器人產品矩陣讓人眼前一亮,其產品已全面覆蓋工業、商用、科研教育、陪伴等多個場景。在商用場景里,咖啡機器人不到一分鐘就能制作出一杯拉花精致的咖啡;科研教育領域,機器人成為學校里的“教學助手”。
人工智能企業為何扎堆深圳?多種因素同頻共振
為何頂尖人工智能企業不約而同選擇扎根深圳?這場產業集聚產生的“化學反應”,源于創新氛圍、產業生態與創新政策的同頻共振。“全國最頂尖的人才匯聚于此,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緊密且高效,從技術研發到資源對接,都能以最快速度推進。”在元象科技副總裁孔博看來,身處深圳,企業每天都在創新土壤里奮力成長,這種濃厚的創新氛圍,成為元象科技持續突破的重要動力。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是引領未來發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導技術、重磅產業。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人工智能+”“機器人+”行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全域全時全行業高水平應用,產業集聚效應加速顯現。從“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誕生,到“機器人谷”的悄然崛起,深圳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前列。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深圳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集聚機器人相關企業超7.4萬家,占全國智能機器人企業總數約16%。
在深圳,機器人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街頭上,巡邏的“機器人警察”身著制服,邁著從容的步伐,與工作人員并肩同行;在商圈門店里,咖啡機器人忙碌不停,不到一分鐘就將一杯杯帶有精致圖案的咖啡遞到顧客手中;在中小學課堂,教育機器人成為實踐教學的“新教具”。
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臨近,機器人還將在這場體育盛事中發揮重要作用。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介紹,目前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已在十五運會開幕式前的多場測試賽中完成了相關應用測試,技術適配與場景銜接效果良好。除了開幕式,后續這些人形機器人還會參與閉幕式及部分重大賽事的服務環節,以智能化服務為賽事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這個給大家留一個小小的彩蛋和懸念,可以期待!”譚旻如是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深圳將大力弘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為核心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速釋放“智能引擎”的強大動能,為我國邁向科技強國注入源源不斷的深圳力量。
(記者 劉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