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0月6日恰逢中秋節,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出品,深圳市粵劇團制作演出的深圳原創首部跨界融合新粵劇《決戰之燎原》也迎來首演的最后一場演出。這部融合粵劇與游戲的創新之作,以澎湃熱血、粵劇的創新表達、精湛的演繹、震撼的視聽效果征服了觀眾,現場叫好聲與喝彩聲經久不息。與此同時,該劇也以亮眼的票房成績,目前登頂2025年戲曲藝術票房第一,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傳統文化創新作品之一。
劇場里中秋元素與演出浪漫聯動。在當天演出之前,不少觀眾早早過來,領取主辦方為中秋場觀眾準備的“中秋禮盒”,當中包括《鏢人》漫畫家賀圖、盲抽小卡、小燈籠、驅蚊貼、海報等,令不少觀眾感覺“驚喜滿滿”。中秋的浪漫詩意還延續在舞臺上。在返場彩蛋中,男女主演彭慶華與李嘉宜對唱一首《愿》,既表達了男女主角含蓄克制的愛情,又傳遞出祝福中秋佳節之意。
高燃場面,直擊人心
《決戰之燎原》匯聚了業內頂尖創作陣容,參演陣容同樣星光熠熠,保證了劇目的高品質。在劇中,“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彭慶華和李嘉宜以及深圳市粵劇團眾多優秀青年演員,以深厚的表演功底與強勁的舞臺張力,為劇目注入獨特藝術魅力。彭慶華與李嘉宜默契搭檔,將李承恩與小七之間微妙有趣的情愫演繹得活靈活現,也令不少觀眾磕到“CP”。
另外,劇中有不少“高燃”的段落,吸引全場沸騰。比如少林武僧的群戲、天策府外的決戰戲等。特別是在“燎原”一段里,齊聚少林、丐幫、五毒、唐門、百花、七秀、天策等十大門派的“俠士”,身著游戲服飾,一一亮出游戲里的武器與粵劇絕活兒,伴隨著《戰八方》慷慨激昂的BGM,以及LED大屏還原的游戲場景,將劇情推至高潮,粵劇與游戲的融合在此達到同頻共振。由于這段允許拍攝,全場觀眾尤其是游戲玩家,紛紛拿起相機,記錄難忘的一幕。
“相信這段表演會‘出圈’,很燃很動人!”從遼寧過來看戲的游戲玩家于小姐興奮地告訴記者,“看到這里,我心澎湃。作為游戲粉絲,我覺得這部劇高度還原游戲;作為粵劇小白,我發現了粵劇的魅力,今后會多進劇場看粵劇。”
票房飄紅,口碑爆棚
憑借“戲曲+網游+科技”的創新融合模式,《決戰之燎原》未演先熱,開票即迎來市場熱潮。正式開票后僅15分鐘票房就突破20萬元,創下深圳市粵劇團票房的歷史性銷售紀錄。開票當天,該劇迅速榮登貓眼戲曲藝術熱銷榜第一。到目前為止,三場演出票房近70萬元,登頂2025年戲曲藝術票房。
三場演出,場場爆滿,詮釋戲曲“年輕化”的巨大潛力。看戲的觀眾中,年輕觀眾占七成以上,除了廣東省內的觀眾之外,還有來自北京、上海、新疆、黑龍江、遼寧等省市以及港澳地區的觀眾。每場演出都是人潮洶涌,人氣爆表,好評不斷。
“粵劇與游戲結合,這樣的解鎖方式太深圳了!”這是不少觀眾看完劇的一致觀感。“這場戲很有深圳特點,創新之城演了一出創新大戲。”
現場不少觀眾都是“粵劇迷”兼游戲玩家。來自廣西南寧的韓女士說:“我一直很喜歡粵劇文化,但不得不承認,傳統粵劇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限。但粵劇與游戲結合破圈后,能借助其龐大的玩家基礎,極大地促進粵劇在年輕群體中的傳播。”
除了觀眾“點贊”之外,業內人士也給予高度評價。著名表演藝術家、“二度梅”獲得者馮剛毅,今年已經78歲了。他一直關注深圳市粵劇團的傳承和發展。在該劇排練階段,他多次親到現場指導,為演員打氣加油。他認為,《決戰之燎原》讓傳統戲曲與年輕人“雙向奔赴”,賦予粵劇以時代新氣象。
昆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梁谷音也驚訝道:“這部粵劇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戲曲還能這樣創新。”她也十分期待未來昆曲和粵劇能碰撞出更多創新的火花。
業內人士認為,《決戰之燎原》首演熱度不減,不僅僅是一部戲的成功,更是粵劇藝術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本。它用市場與口碑證明,只要找準方向、勇于突破,植根于深厚傳統的戲曲藝術完全能夠在當代文化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贏得屬于這個時代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