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深圳打造全球合成生物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地有特區立法保障;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可持“K字簽證”入境,來華更加便利;平臺強制商家“低價內卷”將受到重罰……進入10月,一批新規正式實施,從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到市場競爭秩序規范、出行消費體驗等方方面面影響深圳人的生活。
“小切口”立法護航合成生物產業大發展
《深圳經濟特區促進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深圳在新興產業領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以“小切口”立法護航合成生物這一未來產業實現大發展。
《若干規定》的一大亮點是直擊合成生物產品審評審批周期長、應用推廣進程相對遲緩等產業痛點,探索建立央地協同的評審新模式。尤其在“三新食品”、化妝品新原料等領域,探索與國家、省有關部門聯動建設合作平臺,共同培育符合條件的技術審評機構,縮短合成生物產品的入市周期。同時,要求有關部門編制合成生物創新產品首購目錄和典型應用場景清單,推動增加合成生物產品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近三年全國新增的合成生物企業,40%集聚在深圳。業內人士評價,《若干規定》將為深圳持續鞏固、擴大合成生物產業優勢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近年來,“全網最低價”等口號成為各大平臺流量爭奪策略。10月15日起,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正式施行,劍指數字經濟時代的“內卷式”惡性競爭。新法明確規定平臺經營者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按照其定價規則,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專家認為,低價競爭短期看似讓消費者受益,長期則導致整體行業效益下降,甚至會出現以次充好、價格欺詐等問題。新法實施后,中小商家不用被平臺“綁架”賠本賺吆喝,商家迎來轉型的契機,由價格戰轉向品質與服務競爭。
鐵路民航全面推行電子發票
10月1日起,我國鐵路與民航客運領域同步實施票務憑證電子化改革。其中,中國民航境內航線旅客運輸服務將全面停止提供紙質行程單,全面推廣使用數字化電子發票——航空運輸電子客票行程單。旅客無需再前往機場柜臺打印或郵寄,只需登錄航空公司官網或購票平臺填寫發票信息后,一鍵提交即可。
全國鐵路客運領域將全面使用電子發票,對乘車的旅客不再提供紙質報銷憑證。為保障老年人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體獲取電子發票,鐵路部門增加線下申請渠道和購票人(代辦人)開具服務。
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可持“K字簽證”入境
國務院近日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并于10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訂在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發給從境內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領域專業畢業并獲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學士學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機構從事相關專業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相較于普通簽證,K字簽證將從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方面為持證人提供更多便利。持證人入境后可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及創業、商務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