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10月2日晚8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季播節目《城市風華錄》深圳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由總臺主持人撒貝寧、王嘉寧、孟湛東,與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演員王鷗一同組成“風華團”,帶著對“奇跡”的追問走進深圳的城市肌理。節目中,從科創前沿到智慧城市,從文化脈動到生態發展,開放包容的城市氛圍向著海內外人才張開溫暖的懷抱,灣區浪潮奔涌向前。
科創產業讓“科幻照見現實”
“風華團”的深圳之行從深圳市民中心開啟。節目伊始,在“深圳藍”的皓朗晴空和“大鵬展翅”的建筑造型背景之下,一架風靡網絡的全球首款飛碟型純電動載人飛行器騰空而起,驚艷了嘉賓,也讓許多網友留言稱“太硬核”,“好像科幻照進了現實”。這架飛碟型飛行器猶如深圳科創實力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它的指引下,“風華團”來到了南山機器人谷,探索深圳強勁的科創實力。
在南山機器人谷,這條長達十多公里的創新走廊匯集了百余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頂尖人才與技術交織共振,這里不僅是前沿科技產品的孵化地,也上演著“上午畫圖紙、下午出樣品”的“深圳速度”,分布著“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密集產業鏈,構建出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圈。節目中,工業級無人機的“硬核”登場,亮出了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實力——作為全球低空產業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目前已建成1058個起降點,309條航線,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70%,形成全球領先優勢,低空經濟領域在深圳飛出“新高度”。
另一邊,撒貝寧現身位于深圳龍崗區的全球首家機器人6S店,體驗被稱為“賽博外掛”的外骨骼機器人、脈氧監測機器人、仿生機器人、搭載多維觸覺傳感器的機器人、全球首款全向智能抗流水下機器人等產業最新成果。“為什么深圳能夠誕生這么多優秀的科創企業?”當觀眾們驚嘆于產業鏈條之發達,創新產品誕生速度之快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清泉說,這是城市建設和對人才的吸引、對創業的幫扶、對年輕一代科創意識的培養所綜合帶來的結果。諸大建認為,“深圳的創新模式是面向市場需求而誕生的,所以它適應能力強,創新速度快,你會發現深圳很多新的產品很快能走向市場,就是因為它有這樣一個創新的模式。”
智慧城市讓生活便捷有序、文化觸手可達
深圳的奇跡,深藏于城市血脈。在這里,智慧“生長”出多種形態。節目中,王鷗與主持人來到被譽為“深圳之眼”的崗廈北樞紐,巨大的玻璃穹頂,每日吞吐超40萬客流,作為亞洲最大地鐵站之一,它憑借中庭無柱設計與立體分流,讓五線換乘也能無比從容,“刷臉”“刷掌”的無感進站已走入現實,14號線的全自動駕駛列車實時診斷運行狀態,為城市運轉無聲協調出最大效率。
在文化方面,有著“千館之城”之稱的深圳,文化設施不僅數量眾多,更以科技創新重新定義閱讀體驗。節目中,撒貝寧走進深圳圖書館北館,實地感受該館全國規模最大的地下無人智能立體書庫:整個書庫占地面積達2862平方米,共分為5個庫區,書庫層高21.55米,貨架層高18米,設計存儲量超400萬冊,更憑借堆垛機、書架與書箱的協同運作,實現高效出入庫,讓撒貝寧感嘆“取書像取外賣一樣方便”。此外,撒貝寧還來到新近落成開放的“灣區之眼”,感受這座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會客廳”的宏大氣魄與親民魅力。隨著探訪的深入,文博會、“吾城吾歌”新時代城市民謠歌匯、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等深圳新時代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新成就也呈現于全國觀眾面前,展現出深圳“文化立市”的底氣與新成果。
對此,撒貝寧感慨道:“今天,能深刻感受到深圳正以文化之力,鑄就了一座有溫度、有靈魂的現代之城。”(下轉A3版)
奇跡之城不只一面,廣大網友點贊深圳多元魅力
深圳的奇跡,生長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為守護紅樹林,濱海大道北移200多米,為自然環境讓出寶貴空間;583個共建花園,讓小區的“邊角料”變成孩子們的自然課堂;45.69%的綠化覆蓋率證明,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詩意從未缺席。
深圳的奇跡,更深植于包容共生的城市發展理念中。龍城CC創意街區里,青年驛站的15天免費住宿、24分鐘網上辦結落戶,讓“來了就是深圳人”從不只是口號,而是讓每個逐夢人都能扎根的承諾。深圳是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2013年深圳就在全國首創青年公益項目青年驛站,免費住宿政策已持續12年,深圳在10區設35個青年驛站,累計服務來深大學畢業生超21萬人次。
深圳的奇跡,還在深港協同的浪潮中。前海自動駕駛公交,打開城市公共出行新范式,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孵化無數深港青年創業夢,深港融合正為奇跡深圳注入新的澎湃勢能。
節目中,嘉賓們感嘆于深圳是一座“奇跡之城”,亦感動于它是一座“人民城市”——讓文明的理念下沉到最基礎的城市細胞,將生態保護、經濟發展、文明建設的碩果切實地造福于生活于此的人民。
“奇跡深圳,不止于此”。這是主持人與嘉賓們反復提及的一句話;熒屏外,廣大觀眾網友也用不斷跳動的留言和發帖表達著對這座奇跡之城的認同與好感,許多網友在央視頻網站直播中留言表示,“太美了!”“好想去深圳!”
在社交網絡平臺,有位網友發帖稱,“在深圳第十年,我習慣了用腳步丈量這座城市的生長。當無人機與飛天屏共舞時,我突然意識到,深圳的奇跡,從來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藏在每個讓‘不可能’變成日常的細節里。”
節目播出正值十一黃金周,也有細心的觀眾從文旅角度展開對《城市風華錄》在深圳的取景解讀,并發帖稱:“這個節目簡直是深圳游玩‘隱藏攻略’,是官方出的‘深圳深度游打卡指南’吧!”并向網友推薦節目中出現的全球首家機器人6S店、“出了地鐵就是海”的深圳灣公園、深圳圖書館北館等地點,都是不錯的假期文化休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