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2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 通訊員 葉兆康)9月26日,首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職業技能競賽(人工智能專業)在深圳圓滿落幕。競賽吸引了來自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能、中國華電等13家電力企業的37支隊伍同臺競技。
最終,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劉昕林、高朋和宋文政組成的團隊,在電網組競賽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團隊一等獎且三人均獲個人一等獎,展現了深圳供電局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人才培養方面的領先實力和發展潛力。
專業互補鑄就冠軍團隊基石
劉昕林、高朋、宋文政都是深圳供電局數字化與人工智能中心的業務骨干。作為深圳供電局的三級領軍技能專家,團隊隊長劉昕林職業履歷橫跨電氣工程、IT運維、網絡安全和人工智能四個領域,復合型知識背景使他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多面手”。在此次比賽中,他既能準確判斷零部件缺陷圖譜、及時排查處理系統異常進程,還在隊友遇到技術瓶頸時提供跨專業支持。
團隊的技術核心高朋,是清華大學計算機視覺方向的博士后,2023年作為高層次專業人才引進深圳供電局。在比賽中,他如同團隊的“大腦”,負責整體技術策略的制定、節奏的把控及核心模型的架構設計與性能評估。其訓練出的高性能模型是團隊取勝的關鍵利器。
宋文政是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他專注于算法研究與開發,有很強的編程能力和嚴謹的工程思維。在比賽中,他面對初始數據集存在的粗糙標注問題,對數千張圖片進行精細化的手工復核與調整。面對超參數調整難題,他基于本地自動化評估系統測試得到了上百組測評結果,使模型能夠表現出最佳狀態。
精準策略與應變能力決勝賽場
本次競賽作為我國電力系統的首次人工智能技能比武,不僅考察選手的理論知識,更檢驗其在接近真實場景下的實操能力。賽程為期4天,其中半天為理論知識考核,重頭戲則是長達三天半的實操環節。其核心是要求各參賽隊在限定時間內,利用主辦方提供的統一工具平臺,針對上千張已進行初步標注的圖片,訓練出一個可以精準識別出電網常見缺陷的深度學習模型,并由系統對模型性能進行自動評價。
實操比賽期間,參賽選手白天在場調試晚上需要離場,但訓練環境繼續運行。團隊意識到充分利用離場時間訓練是制勝的關鍵,并迅速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快速評估初始數據集質量,同步開發自動化數據清洗程序;第二步,完成初步數據預處理,啟動首個基線模型的訓練與驗證,以了解模型對數據的適應性;第三步,對全部圖片進行精細化的人工復核與再標注,進一步提升模型質量。
在進行第三步工作時,劉昕林發現了一張存在明顯標注錯誤的圖片,這一發現引起了團隊的高度警覺。經過集體會審,確認這并非孤例,隨后又在數十張圖片中陸續發現了錯標、漏標等現象。
“數據是模型的‘糧食’,如果投喂的數據存在大量錯誤,模型必然‘學歪’,性能無從談起。”團隊意識到,這些標注陷阱很可能是大賽為考驗選手的數據清洗能力、嚴謹細致程度而故意設置的挑戰。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不僅重新校核了已檢查過的圖片,更以高標準審閱剩余全部圖片,終于在第二日離場前給模型“喂”進了更高質量的數據。
為充分利用離場時間,劉昕林憑借運維經驗迅速編寫了一個強大的自動化腳本,該腳本能夠實時監控訓練進程,在遇到意外錯誤導致訓練中斷時,能自動修復并從中斷點繼續訓練,讓團隊能夠采用激進的訓練策略,以快速、穩定的方式訓練得到最佳模型。最后一天的比賽中,他們集中精力精細調優超參數,將模型的缺陷檢出進一步提升近5個百分點。
AI技術照亮電網智能化未來
這場高水平的技能競賽,呈現出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活力與發展前景,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術對電網運維、管理、服務全環節的變革趨勢。
近年來,深圳供電局全面推進數字電網建設,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與業務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領域,深圳供電局起步較早,2021年在全網組建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人工智能柔性團隊,以“算力+算元+算法”前瞻布局,研發電力行業首個基于昇騰生態的AI預訓練模型、首個類ChatGPT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等,深化場景運營和價值創造。深圳供電局還聯合華為公司共同成立了ICT實驗室,在能源行業率先實現算法、芯片、訓練、推理全棧自主可控。
宋文政表示:“AI智能體能夠替人處理重復、繁瑣的海量數據和規則性工作,讓各部門單位的專家能夠更專注于創造性、戰略性的任務。”截至目前,深圳供電局打造了75名覆蓋服務生產運維、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的“數字員工”,實現7×24小時全天候監控電網健康狀態,隱患識別響應效率提升超40倍。“以設備巡檢為例,現在通過引入AI技術,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人工智能正在成為電網的‘智慧之眼’和‘超級大腦’,助力電網安全高效運行。”高朋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競賽全程運行在全國產化軟硬件環境之中,采用的算力基礎是國產AI芯片的代表——百度的P800與華為的昇騰910B。這兩款芯片的算力性能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能夠充分支撐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需求。
劉昕林強調:“堅持使用全國產化環境進行競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不僅是我國在AI基礎軟硬件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次演練,更體現了像深圳供電局這樣的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單位,在面對潛在技術風險時,依然能夠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穩定。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將關鍵知識與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維護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