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28日訊(記者 常軍平)九月的呼和浩特,天高云淡,秋風送爽。陽光為草原青城披上金色的薄紗,遠眺大青山輪廓如黛,近處現代化園區熠熠生輝。9月27日,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第三屆年會期間,由營養、健康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團走進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以下簡稱伊利健康谷),實地探訪中國乳業的前沿重鎮。
在伊利健康谷的智能化車間里,一條條生產線高速運轉,舞動的機械臂、快速運轉的流水線,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智造圖景。參觀過程中,專家與媒體代表頻頻駐足,近距離感受乳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深刻轉變,見證中國乳業從“喝上奶”到“喝好奶”再到“天然精準營養”時代跨越的輝煌歷程。
供需變革:乳品創新滿足消費升級
研發人員進行技術交流,打造一杯更“懂你”的牛奶。
在如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時代,喝奶早已不只是補鈣那么簡單。牛奶中蘊藏著豐富的天然營養成分,如乳鐵蛋白能增強免疫力,β-酪蛋白有助于鈣質吸收,乳清蛋白則助力肌肉修復與代謝調節……這些“天然活性營養”正是消費者所追求的——無論是孩子成長所需、中老年骨骼健康,還是運動人群的蛋白補充,都能從一杯“更懂你”的牛奶中找到答案。
《乳品消費增長機會洞察(2024)》顯示,乳品市場正從“基礎營養”向“功能精準”躍遷,消費者期待更多具備天然、功能、精準特性的乳制品。然而,與消費端的需求升級形成對比的是,行業供給仍面臨現實挑戰:一方面,我國原奶品質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持續提升;另一方面,乳品深加工能力仍顯不足,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偏低,乳鐵蛋白、乳清蛋白等核心功能原料長期依賴進口。
在業內看來,要彌合供需之間的這一差距,關鍵在于發展乳品深加工。據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何劍介紹,乳業發展可概括為三個遞進階段:1.0 營養保全時代,以巴氏殺菌、UHT滅菌等技術為代表,聚焦牛奶的安全與保藏,保留蛋白質、鈣等基礎營養;2.0營養優化時代,借助益生菌、乳糖水解等技術,推動乳品從普通食品升級為高鈣、高蛋白、低乳糖等功能性食品;而到了3.0精準營養時代,則以乳深加工為核心,實現牛乳中天然營養成分的高效、高純度提取與活性保留,并能夠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進行定制化營養供給。
進入3.0精準營養時代,乳業深加工技術的突破,讓牛奶從“普通飲品”升級為“精準營養載體”。通過分子拆解、酶切、智能遞送等創新技術,牛奶中的營養被更高效、更完整地保留,并精準送達人體所需部位,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健康需求。這不僅推動了乳業從“量”到“質”的產業升級,減少核心原料進口依賴,更契合“健康中國”戰略——通過日常飲食預防慢病、提升國民健康水平,讓牛奶成為守護國人健康的重要力量。
技術破局:持續創新解鎖精準營養
在乳品深加工這一戰略高地,伊利展現了其作為行業龍頭的遠見與魄力。早在多年前,伊利就布局乳深加工技術,并取得很多突破性成就。在健康谷,伊利展示了其在乳深加工領域的領先成果。
乳鐵蛋白被譽為“奶黃金”,它兼具抗菌、調節免疫等多重功能,卻因提取難度極高,約每10噸原奶中才能提煉出1公斤,長期處于稀缺且昂貴的狀態,相關核心提取技術更是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為打破這一局面,伊利組建研發團隊經過十余年攻關,最終成功研發乳鐵蛋白定向保護技術。這項技術將常溫純牛奶中乳鐵蛋白的保留率從原來的10%大幅提升至90%以上。“這不僅打破了技術壁壘,更讓高端乳制品原料握在我們自己手里。”一位參觀專家感嘆道。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營養”需求,伊利在深加工領域構建了“拆、切、遞”技術鏈,首先通過“分子級拆解技術”無損分離出乳鐵蛋白等核心天然營養成分,活性保留率高達91.2%;進而利用“酶切技術”將乳蛋白精準切割成適配不同人群的功能肽段;最后借助“智能遞送系統”把功能成分包埋起來,像微型護衛艦一樣,保護功能成分直達人體內特定位置,更精準更高效地發揮功能。據伊利研發人員介紹,這套“拆、切、遞”組合拳,讓牛奶從基礎營養源升級為能精準滿足寶寶、老人、運動人群等不同需求的“專屬健康載體”,打造出一杯更“懂你”的牛奶。業內專家表示,“伊利在深加工領域的探索,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生態筑基:全鏈協同打造“超級底座”
位于伊利健康谷的奶酪智造標桿基地。
若說技術創新是伊利深加工的“引擎”,那么伊利健康谷便是這臺引擎的“超級底座”。這座占地超30平方公里的乳業生態圈,以“全鏈條協同、全要素智能”為核心,為深加工提供了從奶源到產業化的全流程保障。
在智能化水平上,伊利健康谷的工廠堪稱“乳業典范”。走進健康谷核心區的奶酪智造標桿基地,巨幅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生產數據,機械臂靈活運轉,無人車穿梭配送,一派繁忙景象。據介紹,這里是國內首座5G智能奶酪工廠、國內目前單體產能最大的奶酪制品研發生產基地,代表了目前國內奶酪制品智能制造行業的最高標準。工廠依托5G、工業互聯網技術設計,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及生產模式,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利用技術賦能,打造全產業鏈智能生態服務高端奶酪生產基地項目。這種 “精準可控” 的生產模式,正是深加工對 “高穩定性、高精度” 的核心要求。奶酪智造標桿基地集成多項深加工核心技術,是中國乳鐵蛋白、脫鹽乳清等重要乳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基地。有專家認為,伊利布局奶酪工廠這步棋走得遠,不僅解決原奶供需矛盾,穩定全產業鏈,更打通了奶酪生產與深加工的協同鏈路,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
伊利構建了“產學研用”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集聚全球智慧資源持續創新,取得豐碩成果,截至2024年12月底,伊利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在全球乳業十強中位列第二、居中國乳業首位。在深加工領域,按同族專利計算,目前伊利在乳蛋白深加工領域相關專利申請總量已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充分彰顯了其背后強大的創新實力。眾多技術專家與研發人員共同推動乳業深加工技術不斷突破,使伊利成為引領奶業振興的創新人才高地。
站在乳業深加工的新起點,未來的牛奶將不再是“單一飲品”,而是承載著個性化健康方案的“精準營養載體”。作為這場變革的引領者,伊利正以技術創新為筆,以全產業鏈協同為紙,書寫中國乳業的“精準營養新篇章”。從打破乳鐵蛋白壟斷到構建伊利健康谷“產學研用”生態,伊利用實踐證明:乳業深加工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乎“奶瓶子握在自己手里”的戰略問題;不僅是市場問題,更是滿足國民健康需求的民生問題。
伊利健康谷生動展現出乳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景。伊利相關負責人表示,伊利將繼續站在乳業創新前沿,以創新之力解鎖牛乳的天然營養潛能,讓“精準營養”走進更多家庭,更好地滿足國民健康需求,為建設“健康中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本文圖片由伊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