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26日訊(記者 蔡雄彬)清晨六點半,六十歲的陳伯熟練地拉開涼茶鋪的大門,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在這里賣了四十年涼茶,見證過凌晨批貨的人潮、周末擁擠的游客,也正見證著這條街最深刻的一次改變——腳手架之間,老騎樓的雕花檐口被細心修復;圍擋背后,曾經空置的商鋪正被改造成科技體驗館;而他所熟悉的那個“深圳墟”,正醞釀著一場關于“老街新生”的華麗蛻變。
百年商脈,如何叩響“圳青春”?
東門步行街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的“深圳舊墟”。彼時,這里已是周邊村落貨物集散之地,商賈往來,煙火初興。清末民初,隨著廣九鐵路通車,東門成為深港兩地物資流通的重要樞紐。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作為市場經濟最早萌芽的區域之一,憑借著獨特的地理優勢與種類齊全、價格親民的商品,東門步行街迎來了真正的“黃金時代”,迅速成為個體經濟的搖籃和聞名全國的商業集散地,成為一代人感知中國改革開放脈搏的窗口。
然而,時代奔涌向前。面對萬象城、KKMALL等新興商業體的崛起,以及消費者對體驗感、個性化、科技感的更高追求,這條曾引領潮流的老街,也不得不面對設施老化、業態同質、空間低效等現實挑戰。如何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同時,注入時代活力?一場以“老街新生”為主題的全面煥新,應運而生。
硬件改造,從“舊時光”到“新場景”的物理重生
2024年3月,東門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啟動。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立面翻新,而是一場總投資5.88億元、涵蓋樓宇改造、地下管網升級、智慧商圈建設等五大維度的系統煥新。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街區‘血管’的問題。”項目工程負責人形容,地下管網如同東門的生命線,但經過十多年運行,這些管線已經部分老化。工程團隊采用“微創手術”式作業,在確保商戶正常經營的前提下,對1.23萬平方米區域內的電力、通信、給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更新。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市政管網工程已完成83%(其中:電力工程完成2253米,占比82.4%;燃氣工程完成2700米,占比82%;通信工程完成2.23萬米,占比85%),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卻成為東門年輕的“血管”,為老街煥新,泵發新的血液。
與此同時,空中也在發生靜默變革。78根多功能智慧燈桿正在逐步取代傳統路燈,AI攝像頭、應急廣播、5G基站悄然融入街景;在街面,24棟重點樓宇外立面正被精心修復,嶺南風貌與國潮元素在騎樓廊柱間重新蘇醒……
東門的煥新,始于對空間肌理的深度重構。“不大拆大建,而是用微改造激活街區基因。”東門步行街改造提升羅湖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人這樣形容東門的改造理念。指揮部以“繡花功夫”梳理市屬、區屬國企物業底冊,將閑置資產轉化為商業活力源。原新白馬批發市場的1.7萬平方米空間,經樓宇改造后蛻變為“次元9號”主題樓宇——這座大灣區首個“動漫+游戲+虛擬偶像”全產業鏈二次元商業綜合體,室內裝修預計于10月底全面完工,啟動試營業。屆時,萬代、卡游、三月獸等頭部品牌將在此打造沉浸式體驗專區,并配備戶外雙LED巨幕和全息演唱會系統、虛擬偶像劇場與電競比賽場館,吸引“Z世代”群體駐足消費。
硬件改造為業態升級提供了載體,而真正讓這場煥新超越物理層面的,是業態的重構與文化的重生。
業態升級,從“傳統商貿”到“興趣消費”的商業革新
8月28日,華南地區最大H&M旗艦店在1234space正式重啟。在超過1700平方米的空間里,可持續材料與數字化工具融合共生。該店以“智能試衣間+虛擬試衣鏡”的沉浸式購物體驗,實現了開業首日8.5萬元的銷售額,較改造前增長180%。
幾步之遙,七月初開業的“家鄉味道體驗中心”則呈現出另一種氣象——中心集展示、銷售、體驗于一體,依托“圳品”認證體系,將新疆紅棗、廣西芒果、云南咖啡等200余個幫扶項目產品引入街區,直接帶動超200個農特產品基地增收。“我們想讓市民在這里,一口嘗到故鄉,一眼看見遠方。”運營方這樣描述他們的初衷。老街的煥新,始終貫穿著“百千萬工程”的脈絡。
特步東門品牌中心店以“運動科技+時尚融合”為核心定位,在1000余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內,將智能科技深度融入零售運營,店鋪引入南瓜燈智能系統,實時統計進店客流分布,精準洞察消費群體特征,同時搭載智能照明系統,通過移動設備遠程調控店內光線明暗,動態營造契合不同時段的購物氛圍。為引領“興趣消費”新趨勢,街區正積極引入名創優品樂園店入駐名仕商城。據悉,該店將深度融合迪士尼、三麗鷗等全球知名IP,設置沉浸式體驗區、DIY工坊、主題咖啡廳,打造“購物+娛樂+社交”的復合空間。
文化賦能,從“歷史沉淀”到“數字孿生”的精神傳承
東門的煥新,是一場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AR/VR技術的引入,讓百年老街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次元9號”內的虛擬偶像演出劇場,將結合AR技術實現“虛擬偶像與觀眾實時互動”;在思月書院,游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喚醒”建筑的歷史記憶。AR技術可將明清時期的深圳墟場景疊加在現實景觀上,讓游客沉浸于東門的歲月故事中。
“我們不做標本式的保護,而要做活態式的傳承。”項目文化顧問強調,東門的文化煥新注重“可觸摸、可互動、可分享”。
文化賦能更體現在對歷史底蘊的挖掘與傳承。“美好生活 深圳創造”快閃店融合“圳創手信”品牌與深圳廣電資源,打造代表深圳品質的城市手信新形象。快閃店內“深圳設計”“深圳制造”“深圳創新”三大主題區,集中展示本土設計師作品、科技潮品、非遺文創產品,將成為游客“帶走深圳記憶”的首選。
在東門步行街的煥新過程中,文化不是點綴,而是核心。這一理念在全年46場文化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從“2025漢唐文旅節嘉年華”到“環境舞蹈快閃展演”,從“國風市集”到“郵政天虹讀書月活動”,東門步行街正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文化展演舞臺。
老街新生,下一站:未來!
從硬件改造到業態升級,從文化賦能到政策實踐,羅湖東門步行街的煥新,是一場關于“老街新生”的城市更新實驗。它不僅保留了百年商脈的歷史底蘊,更融入了科技、文化、商業的新生力量,成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典范。據悉,預計十月底前,核心改造工程將全面完成,國慶期間試運營的新業態集群將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智慧消費”的全新場景。
當人們漫步在東門的老街上,既能觸摸到青石板路的歷史溫度,又能感受到智能導覽的科技便捷;既能品嘗到家鄉味道的醇厚,又能體驗到虛擬試衣的奇幻。這,就是東門煥新的魅力——它不僅是一條步行街的升級,更是一座城市對未來的宣言:老街可以新生,傳統可以煥新,而歷史與未來的交匯,正綻放出最動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