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23日訊(記者 劉惠敏)未來工廠是什么樣的?2025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上的越疆機器人展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雙足人形機器人在傳送帶邊精準分揀物料,輪式機器人靈活穿梭于設備之間,多足機器狗在復雜環境中穩定巡檢,協作機械臂則在高精度工位上完成裝配任務……這些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并非孤立作業,而是在統一調度下協同完成從抓取、檢測到搬運、組裝的全流程任務。
這一被越疆稱為“超級工廠”的多形態具身智能機器人平臺,正是工博會備受矚目的技術焦點。憑借在協作機器人階段積累的技術底蘊與市場口碑,越疆正在快速將其能力延展至人形機器人、多足機器人等新形態,并通過“具身智能超級工廠”實現跨形態、跨場景的協同作業。
柔性制造的下半場,多形態協同成為破局關鍵
隨著工業自動化進入以“柔性生產”為核心的下半場,傳統單一功能機器人在高精度協作、多場景適配與跨設備協同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顯。畢馬威智能制造調研報告指出,智能體技術正成為工業工具演進的下一個前沿。越疆在此次工博會上交出的答卷是:以“具身工業”為核心能力,構建一個融合機械臂、人形、輪式、多足機器人的協同智能系統,推動機器人從執行工具向“感知-決策-執行”一體化的智能體伙伴演進。
多形態具身智能“超級工廠”的背后,是越疆近十年技術積累的集中爆發。從協作機械臂起家,到如今成為多形態具身智能平臺的領跑者,越疆的進化路徑始終圍繞“技術自研+場景落地”雙輪驅動。其全鏈條自研的伺服驅動、電機、控制器與一體化關節,為機器人提供了精準控制的“肌肉”與“小腦”;而在視覺感知、力控交互與模仿學習等AI領域的突破,則賦予機器“大腦級”的智能決策能力。更關鍵的是,越疆將產品化與工程化能力作為技術落地的橋梁,通過規模化生產、嚴格質量管控與供應鏈優化,實現了從實驗室原型到工業級裝備的跨越。
打造“超級工廠” 實現全球首次多形態機器人常態化協同
越疆多形態具身智能“超級工廠”的核心創新在于其“集中式討論+分布式執行”的架構設計。系統頂層的“工廠智能樞紐”充當超級大腦,通過多模態感知設備構建全維度環境模型,并依托工業大模型進行任務規劃與動態調度。執行層則由四類機器人各司其職:
? 輪式人形機器人憑借靈活移動與高精度操作能力,負責產線間的物料轉運與快速響應;
? 雙足人形機器人依托擬人化作業能力,完成精細化操作與多任務銜接;
? 多足機器狗適用于非結構化環境下的巡檢與搬運;
? 協作機械臂專注高重復性、高精度的工位作業。
這一架構通過時空動作分塊ACT預測控制大模型技術,實現長時序任務生成與低延遲控制,以更少算力消耗支持復雜場景的快速適配。值得注意的是,越疆首次實現了多形態機器人的常態化協同作業,涵蓋從物料分揀、視覺檢測到精密組裝等真實工廠核心流程,為工業客戶提供了可快速部署的柔性生產方案。
此外,作為多形態具身智能“超級工廠”的關鍵執行單元,越疆雙足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還是全國首例實現工業跨場景多任務協同作業的雙足人形機器人,能夠在“超級工廠”中勝任多種工作要求,是“超級工廠”中處理復雜工序和動態移動銜接的“核心操作手”。
此前,DOBOT ATOM深度融合了“遠程存在(Telexistence)”技術,成功演示跨越1800公里遠程煎牛排的復雜操作,從開冰箱、取牛排到下鍋煎制、翻面,動作流暢精準,充分驗證了其毫米級操作精度與超低延時遠程操控能力。
從制造現場走出的具身智能企業
越疆是一家“從制造現場走出來”的企業。成立十年來,越疆機器人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地區,服務汽車、3C、半導體、鋰電等細分行業,與超80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這一背景使其技術研發始終以真實需求為導向。基于對工業痛點的深度洞察,越疆聯合全球制造企業與專家發起“協同聚力、落地為王”聯合行動,推動機器人技術與制造現場深度融合,構建可快速部署、易擴展、持續優化的智能制造新體系。
更重要的是,越疆不僅實現了單點技術上的突破,還在嘗試定義未來工廠架構。越疆具身智能“超級工廠”的平臺化兼容能力,讓企業無需對現有產線進行大規模改造,即可通過參數配置與任務調度,實現多形態機器人的快速接入與協同作業。
隨著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技術成熟,憑借前瞻性布局、全棧技術積累與規模化落地能力,這家從深圳走出的機器人企業有望成為全球智能制造升級中的重要力量。
(本文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