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百千萬”|麥香里的中國“芯”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 關鍵詞
  • 簡介
  • 重點
  • 分析
  • 猜你
    想問

編者按: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農村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立足我國國情,遵循農業科技規律,加快創新步伐,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毙聲r代新征程,深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扎實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深圳力量。

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15日訊(記者 姚嘉惠 翁瑞峰 李豫軍)當面團在案板上靜靜發酵時,很少有人會思考:2025年的今天,我們還需要為“吃飽飯”擔憂嗎?

如今,全球化浪潮中仍潛伏著糧食風險。俄羅斯掌控黑海75%的小麥出口,俄烏沖突導致國際糧價劇烈波動。極端天氣頻發,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脆弱性加劇”。歷史與現實共同昭示:糧食安全永遠是當下的議題。

必須握牢的“農業芯片”

作為創新之都的深圳,為何要深耕“土里土氣”的育種業?因為當“吃飽”已是底線,“吃好”就成了新課題,而答案就藏在一粒小小的種子——這顆必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農業芯片”里。

深圳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博士后小袁正操作基因槍,每一次“射擊”都精準到微升級。將抗旱、抗倒伏、高蛋白基因“拼接”起來,如同搭建看不見的DNA積木?!熬褪潜浦←溇毘伞芄谲姟?。”她笑著說。

深圳豐德康種業實驗室中,科研人員正在使用基因槍進行小麥基因編輯實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币涣7N子,就是一顆集增產、抗蟲、抗病等功能于一身的“農業芯片”。截至2023年底,我國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總量近56萬份,居世界第二。

這些在實驗室編輯的基因圖譜,并非束之高閣的論文數據,它們的歸宿在千里之外的廣袤農田。深圳提供前沿的“實驗室”與“算法”,河南等主產區則提供“試驗場”與“數據反饋”。正是在這種“深圳創新+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中,育種周期大幅縮短,迭代速度飛速提升。

從實驗室到田間的“中國答案”

81歲的鄭天存正在實驗室開會,指著項目書說:“深圳批準的500萬資助,就是要讓小麥‘不僅高產還要優質’?!彼谥械捻椖浚菑V東省“百千萬工程”支持的深圳市創新創業計劃科技重大專項——“小麥高優抗新品種關鍵技術攻關”。

81歲的首席育種家鄭天存在實驗室中主持會議,介紹由深圳市資助的“小麥高優抗新品種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深圳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育種家鄭天存正在查看小麥生長情況。他從事小麥育種研究逾50年,曾擔任周口市農科院院長

該工程通過重大科技專項資金配套、引導產學研深度融合,正推動一批這樣的農業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加速落地。

從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小麥平均畝產83斤到大面積單產1300-1400斤,再到如今的百畝方實打驗收916公斤,背后是鄭天存團隊50多年的攻堅?!斑h緣雜交到第13代,結實率才0.3%。農民常說‘麥倒一把草’,一場風雨就能讓普通麥子減產三成?!编嵗匣貞浀?。

周8425B和其他小麥對比

周8425B,一個改變了中國小麥育種的種質,為我國小麥育種提供了廣泛應用的遺傳基礎,悄然織就糧食安全的“隱形盾牌”。

李振聲院士和胡廷積教授考察周8425B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小麥總產量首次突破1.4億噸,較2014年增長約15%,遠超全球年均2.3%的增速。周8425B衍生出的品種占黃淮南部主栽品種的70%,莖稈基部節間短、壁厚,抗倒伏強度高30%以上,根系發達,干旱環境下水分利用效率提升25%,能在多災環境中保持穩定產量,累計推廣超10億畝。

2017年,央視綜合頻道報道:“豐德存麥5號”強筋優質小麥品種萬畝方,畝產704.8公斤,創萬畝連片高產新紀錄。

2019年,CCTV-13《朝聞天下》:豐德康公司優質強筋專用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1,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0年,CCTV-13《朝聞天下》:“豐德存麥20號”千畝豐產方進行實打驗收,平均畝產855.2公斤,創造黃淮麥區單產新紀錄

2024年,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報道:“艾麥180”平均單產912.6公斤每畝,創下了當年全國冬小麥單產新高。

2025年6月7日,河南省延津縣的麥地里,實打驗收牌上的數字令人屏息:畝產916.19公斤,刷新全國冬小麥紀錄,品種正是周8425B的“后代”鄭科11。中糧車間的檢測報告同樣振奮:另一衍生品種豐德存麥5號加工的面粉,蛋白質含量13.7%、濕面筋34.2%,遠超進口強筋麥標準。

“公司+農戶”孵出“致富帶頭人”

河南周口的90后青年王寶周,幾年前還是失業人員的他,如今靠著800畝豐德存麥5號訂單田,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去年旱災,鄰田畝產才1000斤,我收了1300斤,”他算著賬,“合作社提供技術,企業包收購,回村種地收入不比城里差。”

這種“人歸鄉、業興旺”的景象,源于“公司+農戶”模式對產業鏈的深度打通,構建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閉環:企業提供種子與技術指導,農戶按標準生產,產品定向收購,徹底解決了“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的難題。

豐收時節,農戶在麥田中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以豐德康為例,2022至2023年,其種子繁殖基地從13.09萬畝擴至13.61萬畝,帶動農戶從3134戶增至3250戶,農戶增收從651萬元升至726萬元。僅內黃縣農戶一年增收就達265萬元,越來越多農戶通過訂單農業實現“家門口就業、農田里增收”。

回想20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曾拋出“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三十多年過去,新時代的中國用行動作答: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由深圳豐德康牽頭,聯合中國農科院、河南農大開展的項目,未來三年將聚焦周8425B迭代升級,利用基因編輯等技術疊加優質、抗逆特性,提升良種“全能性”。按照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規劃要求,力爭到2025年小麥良種覆蓋率達98%,周8425B及其衍生品種承擔超30%推廣任務。

中國種子“出海記”

依托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進出口E證)》及海關“出境種子種苗注冊登記證”,針對中亞、南亞干旱多災的氣候特點,團隊計劃依法依規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小麥主產區布點示范,讓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中國優質種子助力當地糧食安全。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小麥項目部主任漢斯(Hans Braun)考察周8425B試驗田,對中國小麥育種成果表示高度認可

從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到助力國家的鄉村振興,再到如今帶著優質種子“出海”,深圳的種業創新之路越走越寬。這背后,是一座城市利用其最擅長的科技創新能力,對一個傳統行業進行的深刻賦能。糧食安全不僅是守住耕地的“存量”故事,更是科技賦能、效率提升的“增量”故事。

一粒僅0.05克的種子,承載著14億人端牢飯碗的期盼——截至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三大谷物自給率超98%。這份成績單,正是對“自己養活自己”最堅實的回應。

畢竟,飯碗只有端在自己手里,日子才能過得踏實。

10af5156c49863ac542de35974bec4fb.jpg

編輯:葉梅 馬丹責任編輯:劉曉宇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關鍵詞

簡介

重點

分析

猜你想問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