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12日訊(記者 湯莎 通訊員 魏楚昀)“輕點這里就能查養老金明細,語音播報聽得真清楚!”深圳會展中心的展臺前,72歲的李阿姨戴著老花鏡,在工作人員指引下點開“中國人壽壽險”APP的“尊老模式”,指尖劃過放大后的按鈕,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9月12日,第三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正式啟幕,中國人壽壽險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國壽”)攜“保險+養老”全鏈條服務亮相,用這樣觸手可及的體驗,讓“科技賦能養老”從概念變成了老年人能親身感知的便利。
本屆老博會以“科技賦能,激活銀發經濟新動能”為主題,設七大特色展區,吸引200余家企業帶來智慧護理設備、養老解決方案等創新成果,成為展示行業前沿、對接產業資源的重要平臺。作為深耕深圳養老保障領域的金融央企,深圳國壽的展臺從開展起就熱度不減——不少老年觀眾駐足咨詢養老保障細節,工作人員手持宣傳手冊耐心講解“銀齡安康”等產品優勢,不時有觀眾拿出手機掃碼了解線上適老服務,現場互動氛圍十分熱烈。
開幕式現場更添儀式感,深圳市民政局與深圳國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環節,成為整場活動的亮眼一筆。在現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雙方代表正式簽約。根據協議,雙方將緊扣黨中央關于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決策部署,在養老保障產品創新、社區養老服務升級、適老化服務推廣等領域深化協同。這既是深圳國壽主動融入地方社會管理大局、踐行金融央企初心的具體實踐,也為科技賦能智慧養老、激活銀發經濟注入了政企協同的新力量,現場掌聲持續不斷。
能在老博會上達成這樣的深度合作,源于深圳國壽多年來在養老保障領域的深耕。扎根深圳以來,深圳國壽始終以“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為初心,將保險保障與養老需求深度綁定。針對老年人意外風險高、醫療需求大的特點,推出“夕陽紅”“銀齡安康”“悠享人生”等專屬產品,把保障覆蓋意外、疾病、醫療護理等全場景需求。其中2016年起聯合市民政局推出的“銀齡安康”保險,更是憑借低價、微信便捷投保的優勢打破戶籍限制,2025年上半年就為6779位老年人筑起6.98億元的意外風險屏障,成為政企協同守護銀發群體的經典案例。
在基礎意外、醫療保障之外,針對不同人群的長期養老規劃需求,深圳國壽還緊跟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步伐,持續升級養老保險產品體系。無論是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想為未來“存下養老錢”,還是臨近退休的中年人想補充養老儲備,都能找到支持靈活繳費、安全增值且可終身領取的適配方案,這些產品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形成互補,為緩解“銀發危機”筑牢了多層次保障防線。
完善的產品體系,更需要貼合老年群體習慣的服務來落地。深圳國壽從老年群體的實際使用習慣出發,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適老服務。線下深圳國壽轄內所有客戶體驗中心都備齊老花鏡、輪椅、便民藥箱,60歲以上客戶到店可享VIP優先叫號,行動不便者還有柜員主動上前的“坐享服務”;線上則優化“中國人壽壽險”APP的“尊老模式”,通過放大字體、增加語音播報,用心解決“閱讀難”“看不清”的困擾,不斷優化和增強老年客戶的服務體驗。
當保障產品與適老服務形成“1+1>2”的合力,深圳國壽進一步將這份守護延伸到老年人生活的核心場景——社區。目前深圳國壽已在福田、鹽田、羅湖布局4個普惠型養老項目,230張養老服務床位構建起“不離社區、不離家”的溫馨模式。通過社區嵌入式養老中心,既能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集中托養服務,也能延伸出居家上門照料,把專業照護送到普通家庭門口,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環境里就能安享幸福晚年。
第三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的舞臺上,深圳國壽用“產品+服務+場景”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金融央企在智慧養老領域的責任與擔當。從“銀齡安康”的風險守護,到適老服務的細節優化,再到社區養老的場景落地,每一項成果都緊扣“讓養老變享老”的核心目標。此次與市民政局的戰略合作,更開啟了政企協同推進養老事業的新征程。未來,深圳國壽將繼續以金融力量為筆,以科技服務為墨,在深圳民生畫卷上書寫更多溫暖篇章,讓鵬城長者的幸福晚年更有保障、更有品質。(深圳國壽供圖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