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掌門人|王暉:用明天的技術培養后天的人才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 關鍵詞
  • 簡介
  • 重點
  • 分析
  • 猜你
    想問

【編者按】匠心筑夢,技能成才。深圳職業教育正以創新之筆書寫時代答卷。

我們特此開設專題品牌欄目《職校掌門人》,對話職業技工院校校長,深度解碼深圳職教的特色路徑與育人優勢。

在這里,每一所學校都是工匠搖籃,每一次探索都在呼應城市發展的脈搏。我們將以鮮活的故事、真實的聲音,展現深圳職教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圖景——為產業賦能,為未來育才。

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10日訊(記者 張藍云 視頻記者 歐媛媛 聶凡哲)走進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的工業軟件實訓中心,映入眼簾的不是傳統教室里的黑板與課桌,而是一條條全自動產線正在運轉。身穿工服的學生們站在操作臺前,編程、調試、優化——他們控制的,正是業界真實使用的智能制造生產線。

2025年6月,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升格為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深信大”),成為深圳第二所公辦職業本科大學。此次升級不僅是學校辦學層次的提升,更是深圳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職校掌門人》欄目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王暉進行了專訪,他談職校生的職業規劃、談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談學校與企業的雙向奔赴;他說:“職業教育應當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培養應向未來展望。”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王暉接受《職校掌門人》欄目專訪

“一定要發展自己的國產工業軟件”

“職業教育必須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本地產業,這是它最大的特色。”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王暉在接受專訪時指出。作為一所以“信息”命名的高校,深信大緊緊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所需的數字技術領域,而工業軟件則是這一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從設計、制造到管理環節,多數核心工業軟件依賴進口。這不僅導致產業安全存在隱患,也在技術迭代和創新自主性上受制于人。“隨著國際科技競爭格局的變化,我們必須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工業軟件產品和生態,”王暉強調,“這不是可選項,而是一條必由之路。”

為此,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從2021年起率先在全國職業院校中布局工業軟件專業,成為首個開設該專業并培養出首批畢業生的高職院校。學校不僅構建了完整的國產工業軟件人才培養體系,還在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打造了一條全國產工業軟件為底座的現代化制造實訓產線。

“工業軟件在2021年之前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標準、沒有教材、沒有成熟的教學環境”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工業軟件開發技術專業教師謝鵬回憶道。在“無可用之教材、無可學之環境”的背景下,學院從零開始,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體系、編寫教材、構建實驗環境,逐步形成了符合國產工業軟件需求的教學資源庫。

學校注重產學研融合,與華為、匯川技術等國內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技術攻關。“我們不僅培養人才,還直接參與到國產軟件企業的實際研發中,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謝鵬介紹。這種“教學—研發—應用”一體化的模式,極大增強了課程的實踐性和前瞻性。

目前,該校工業軟件專業已建成涵蓋產品設計、程序開發、系統集成與調試的全鏈路教學能力。實訓基地中的智能產線完全模擬真實工業場景,實現無人化運作,學生可通過編程與算法控制設備完成自動化生產任務。“我們培養的不是操作工,而是能夠用代碼和AI驅動智能制造的系統設計與開發者,”謝鵬說。

在王暉看來,推進國產工業軟件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項關乎國家產業安全和未來競爭力的戰略使命。而職業教育,正是實現這一使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工業軟件開發技術專業教師謝鵬向記者介紹還原企業車間的實訓教室

用明天的技術,培養后天的人才

“職業教育不能只盯著今天的市場,更要看到五年、十年后的產業格局。”在王暉看來,教育最大的誤區是“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應對明天的挑戰”。而深信大要做的,正是打破這一怪圈——用明天的技術,培養后天的人才。

王暉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當前廣東省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約16萬人,但隨著多家制造企業產能爬坡,未來一兩年內急需新增2萬至3萬名專業人才。然而現實是,全省所有高等院校(含本科與職業院校)每年培養的集成電路專業畢業生不足3000人。“人才缺口如此巨大,如果我們仍按照當前市場需求培養學生,等到他們畢業時,技術可能已經迭代,崗位需求可能早已變化。”

為此,深信大構建了一套“未來導向”的專業建設機制,針對深圳“20+8”產業集群布局,提前3-5年規劃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

“我們不僅關注今天的‘卡脖子’難題,更瞄準明天的‘顛覆性技術’。”王暉表示,學校在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布局,都是基于對未來產業生態的研判。在課程體系上,將預計在未來3-5年內規模化商用的技術轉化為教學模塊。

這一前瞻性培養模式已初見成效:2023年,深信大集成電路專業首批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其中85%進入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平均起薪遠超傳統制造業崗位。這些學生中已有多人參與企業核心技術研發,在國產芯片測試、自動化設計工具鏈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適應產業變遷,更在于引領產業升級。”王暉說,“我們要培養的是能夠推動技術進步,而不僅僅是適應技術應用的創新力量。”

用明天的技術,培養后天的人才,為深圳乃至中國的科技創新注入持續動能。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

校企合作,要真的雙向奔赴

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制造業中心的背景下,產業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王暉指出:“過去校企合作往往出現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冷的現象,其核心在于學校單方面認為培養人才輸送給企業就是最大貢獻,卻忽略了這些人是否真正符合企業需求。”

面對這一挑戰,深信大創新性地提出“協同交付”合作模式,與匯川技術等工業自動化領域龍頭企業深度合作。王暉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學校不僅為匯川培養人才,還直接協同交付了一個價值200多萬元的產線自動化制造產線訂單。“匯川派出核心工程師,我們派出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真實的產業項目,而非學校里的仿真項目。”這種深度合作讓企業看到了學校的價值,從而實現了從“單向付出”到“雙向奔赴”的轉變。

微電子學院產教融合辦公室主任李春霞介紹了“雙師共導”機制的具體實踐:“我們的產教融合實訓室每個教室由兩位老師負責,一位是企業的工程師,另一位是我們自己的老師。”在企業參與頻率方面,她補充道:“實訓月期間,企業老師和我們的老師一起授課,至少持續2-4周。”

這種深度合作需要大量投入——李春霞透露微電子雪雁整個產教融合實訓室的費用超過9,000萬元,高標準的投入確保了學生能夠在真實產業環境中學習,使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保持同步。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積極推進“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機制。深信大與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共建了4個高等工程師學院,與商湯、大疆等專精特新企業共建了16個產業學院,形成了多層次、全覆蓋的產教融合網絡。

校企合作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人才培養上,還體現在對企業發展的實質性支持。王暉分享了一個觀察:“很多企業從中小企業成長到上市公司,實際上是跟伴隨著我們一起不斷進行產線迭代和技術升級。”當企業感受到合作的價值時,雙方的合作關系才會更加深入和持久。

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深信大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中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微電子學院產教融合辦公室主任李春霞向記者介紹產教融合實驗室

打造人才藍海,而不是紅海

“職業教育的評價體系必須改革,我們不能讓所有老師和學生都在一條獨木橋上內卷。”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王暉指出,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過于單一,往往導致人才同質化競爭,無法適應新時代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為破解這一難題,深信大推行了“代表性成果”教師評價改革。王暉解釋說:“我們不再單純以論文數量、項目經費等量化指標衡量教師水平,而是關注教師在不同領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特長選擇發展路徑——有些帶學生競賽表現出色,有些則擅長企業技術研發,這些都可以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改革三年來,學校能夠獲得晉升的教師數量增加了,代表性成果維度也更加豐富,職稱評審實現了零投訴。

面向新質生產力和AI技術的快速發展,王暉提出要重新思考人才培養理念:“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現在AI的發展,很多技術鴻溝會被AI工具迅速填平。這種變化不是讓人失去工作,而是推動人才向更高端發展。”

為此,深信大著重培養學生復合型基礎理論、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王暉認為,只有這樣的學生,未來在職業競爭中才能夠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社會認知的轉變是深信大面臨的另一挑戰。王暉坦言:“職業教育在全社會的認知是需要轉變,而且這些年已經在開始發生轉變。”雖然學校近年錄取分數線已達到580分,遠超本科線,但許多家長仍有“讀不上本科才讀職校”的刻板印象。

王暉強調,最關鍵的是職業教育自身要做強,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當職業教育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能夠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工作待遇的時候,那么這樣一個社會的認知就會轉變過來。”

△記者探訪學校詩經文化基地,學生正在練習吟唱

選擇學校的過去,還是放眼城市的未來?

“當我選擇一所學校的時候,是在選擇這所大學的過去,還是在選擇一座城市和你職業的未來?”王暉校長建議,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職業教育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隨著公辦職業教育向本科層次邁進,職業院校正在不斷重塑其在產業中的獨特貢獻。

深信大的發展印證了這一點:2023年,學校工程科學學科首次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國內高職首家上榜該學科的職業院校。

超過50%畢業生主動服務高新技術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等深圳支柱領域,近三年畢業生入職頭部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占比22.6%。

面向未來,深信大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30年,關鍵辦學能力、核心育人成果和示范引領效應位居全國職業本科院校前列;到2035年,實現“數字人才培養高地、技術研發服務重鎮、職教國際交流窗口、師生發展幸福家園”四大愿景。

王暉校長表示,學校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高適應、高融通、高質量、高活力、高貢獻發展之路,通過實施專業爭先、聚才強師、產教深融等12大工程,加速建設信息技術特色鮮明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技術大學。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但如何把‘大有可為’變成‘大有作為’,需要每一位職教人付出艱辛的努力,不斷學好本領,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王暉校長說。

編輯:黃芷苑 王容責任編輯:單銘捷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關鍵詞

簡介

重點

分析

猜你想問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在线观看肉片AV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亚洲性爱区久久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