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4日訊(記者 潘峰 賴思為)行走一線察民情,腳步丈量解民憂。2024年8月,沙頭角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創新,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以“五員合一”機制為有力抓手,推動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一年來,這一舉措如春風化雨,用“行走的力量”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讓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提升,為城市精細化治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紅馬甲”亮身份,“五員合一”展擔當
行走在沙頭角街頭,隨處可見身著“同心員”紅馬甲的黨員干部。他們身兼數職,既是市容環境的“監督員”、安全隱患的“排查員”,又是民情民意的“情報員”、文明新風的“勸導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據悉,沙頭角街道通過“五員”合一模式,組織工作人員每日下沉半小時,保持日均80余人次常態化行走巡查,提升路面“見人率”,努力實現轄區全覆蓋、問題零遺漏。同時,街道結合階段重點工作,動態下發一線行走工作指引,下沉人員可以有的放矢,行走一線更加聚焦、更加有效。“開展‘一線工作法’后,大家腳步邁開了,問題及時發現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工作協同。”一名街道工作人員感慨道。
隨處可見身著“同心員”紅馬甲的黨員干部。
“日周月”促進度,閉環管理破難題
面對一線行走中發現的問題,沙頭角街道構建形成了一套“發現問題-反饋問題-督促整改”的工作鏈條。對于小問題,工作人員現場立即整改,不拖延、不推諉;對于現場無法解決的問題,每天下班前上報表格匯總,轉由相關業務部門聯絡員認領跟辦,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確保問題有人管、有落實、有回音;對于跨部門事項,街道組織聯動攻堅,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攻克難題。同時,街道還建立了“日巡查、周通報、月調度”監督機制,通過每日巡查,及時掌握問題動態;每周通報問題整改情況,讓各項工作進展一目了然;每月召開調度會議,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研究和解決。
去年8月,行走干部在日常治理“微巡查”中,敏銳地發現了公園路某店鋪堆放廢棄電動車,這些廢棄電動車不僅破壞了社區的美觀,還暗藏安全風險。發現問題后,工作人員迅速現場核查,記錄詳情后約談店主,闡明危害與法規。店主在了解情況后,積極響應配合,迅速聯系回收車輛,將所有的廢棄電動車拉走做報廢處理。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高效順暢,充分體現了“一線工作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無獨有偶,田心社區也借助“一線工作法”消除了一起安全隱患。行走干部反饋街邊店鋪部分天花板松動,由于情況較為復雜,現場無法立即解決。田心社區工作人員收到反饋后積極跟進,考慮到天花板隨時可能掉落傷人,工作人員立即通知業主整改,并向業主說明了隱患可能帶來的后果。業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積極配合,及時安排人員進行處置,還對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的行為表示感謝。
轉作風在一線,黨群連心增福祉
干部腳下沾泥土,群眾心里有溫度。一年以來,眾多干部行走在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質”,累計解決各類“大小微”問題2萬余件,64件難點問題通過區街協同高效辦結。今年第一、二季度街道道路巡檢指數得分率分別為97.5%和98.6%,連續兩個季度排名居全區前列,街道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升。面對基孔肯雅熱疫情,街道全體干部、工作人員在一線行走時大力宣傳防控知識,動員廣大轄區群眾積極開展“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活動,累計發放“1130”防蚊行動宣傳單超4000張,有效提高了群眾的防控意識。
與此同時,沙頭角街道還將干部下沉表現與考核掛鉤,在月調度通報中,以表格化、圖形化展現各部門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量、類型,對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干部進行通報表揚,激勵干部隊伍“干在一線、優在一線”。這種考核機制,充分調動了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善謀事、敢擔當、干成事”的良好作風。
“現在反映問題后,解決更快了。”居民李阿姨的點贊,道出了“一線工作法”帶來的實效。沙頭角街道正以“行走”激活治理末梢,用“腳力”換群眾“滿意”,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