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專題詢問會 為深圳天藍地綠水清筑牢法治屏障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請供參考)

  • 關鍵詞
  • 簡介
  • 重點
  • 分析
  • 猜你
    想問

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29日上午,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舉行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專題詢問會。結合審議市人民檢察院關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的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一連拋出七個問題。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戴運龍主持專題詢問會。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小東和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回答提問。在一問一答中,凝聚起為深圳天藍地綠水清筑牢法治屏障的共識和合力。

打好跨部門協同保護“組合拳”

根據報告,2020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158件,堅持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犯罪“嚴”的一手不放松,加大對污染環境、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資源、非法占用農用地等重點犯罪的懲治力度,共批準逮捕環境資源犯罪119人,起訴236人。

生態環境保護既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共答題。如何加強執法司法部門的協同是許多委員關心的問題。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建立了“河湖長+檢察長”“林長+警長+檢察長”等生態保護協作機制,努力在信息共享、線索移交和案件移送等方面加強工作銜接。比如,福田區檢察院聯合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10多家單位、公益組織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聯盟,形成志愿保護、聯合執法、公益訴訟等有機銜接的工作機制。依托生態保護聯盟,通過公益訴訟,使得福田紅樹林生態保護區長期被占用的土地得以收回。又如,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深圳、河源、惠州等五市檢察機關簽署東江流域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協作備忘錄和司法保護協作實施細則,為東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的司法保障基礎。

通過公益訴訟復綠或收回4000多畝土地

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方式。從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市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86件,提起訴訟17件;通過辦案,督促整治被污染河流(段)19條,要求行政機關復綠或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土地4000余畝,持續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有效手段。市檢察機關和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加強銜接,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比如,某電子公司廢水收集池嚴重滲漏,導致重金屬嚴重超標的廢水流入茅洲河,市檢察院支持市生態環境局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該案經省高院終審,在全省首次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的有關規定,涉案公司除被判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賠償責任外,還須承擔懲罰性賠償116萬元,對環境違法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我市還探索開展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工作。在辦理環境資源刑事案件中,針對案件的不同特點以及環境損害的不同類型,督促當事人采取種植珊瑚、增殖放流、賠償損失、勞務代償等多種方式,開展替代性修復工作,有效補償受損生態環境。

讓生態公益基金發揮更大效益

2020年,深圳出臺全國首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規定》,在立法的支持下,次年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基金正式設立,這是全國首個生態環境公益基金。

據介紹,基金設立四年多來,接收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賠償金及社會各界愛心捐贈收入2870多萬元,支出360多萬元,為生態環境修復及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相關費用開支提供了資金保障。去年4月,基金支出300余萬元,資助坪山138工業區廢棄廢水站危險廢物應急清理處置項目順利完工,避免長期應急管理造成的資源和資金持續損耗。

有關部門就基金的運作回答委員提問時表示,當前基金的“大頭”還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社會捐款僅60多萬元,資金來源不夠穩定,定向使用居多。下一步,將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公益組織的聯動,拓寬社會捐贈渠道,在做大資金規模的基礎上,擴大支出的覆蓋范圍,讓生態公益基金發揮更大效益。

編輯:單銘捷

AI視界(以下內容由AI生成,僅供參考)

關鍵詞

簡介

重點

分析

猜你想問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日韩一级a毛大片在线电影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亚洲香蕉aⅴ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97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