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行動不便,小區加裝電梯的申請卡在哪一步了?
小區門口的早餐攤占路經營,反映多次沒解決,有沒有能集中推動問題解決的渠道?
……
在深圳
這些縈繞在市民心頭的民生事、煩心事
如今有了專屬“傾訴窗口”和“一站式解決平臺”
市民點題
媒體跟進
政府作答
“問政工作室”來了
“問政深圳”工作室正式成立
8月29日,深圳報業集團“問政深圳”工作室正式成立。傾聽民聲、反映民意、解決民憂、匯聚民智,“問政深圳”工作室將致力于搭建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之間開展良性互動的平臺,探索媒體精準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深圳路徑”,打造政府與媒體協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范式。
民生訴求“秒接單”
煩心難題“速解決”
“寶安區西鄉街道寶安農批市場邊上這個人行天橋,是一條行人必經之路,每天人流量至少上萬人,上坡推不動、下坡又很滑,摔倒的人一大堆……”今年6月,有網友在深圳新聞網深圳論壇發帖,反映寶安一人行天橋高峰期存在擁堵等問題。(詳情請戳:深圳市民吐槽“天橋擁堵致多人摔倒”)
這條急切的“吐槽”帖,很快引起深圳報業集團記者關注,并及時在深圳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隨后,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第一時間到現場核實,并向記者回復進展情況,表示將限期妥善解決相關問題。(詳情請戳:寶安交通部門回應“天橋擁堵致多人摔倒”)
7月初,記者回訪涉事人行天橋,發現原先橋面上的花壇已在逐步拆除、進入拓寬維修階段,未來有望以更好的狀態服務市民。(詳情請戳:深圳一天橋擁堵致多人摔倒?有關部門迅速整改!記者回訪發現……)
這是近年來深圳報業集團聚焦民生難題,迅速完成“市民發起報料-媒體迅速跟進-涉事部門處理-后續跟進報道”閉環流程,推動問題解決的成功案例之一。
實際上,深圳報業集團在民生問題報道與推動解決上早已積累了豐富實踐。為更加及時回應市民民生訴求,快速解決市民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圳報業集團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影響力與橋梁紐帶作用,整合集團優勢資源,精心籌備,正式成立“問政深圳”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標志著深圳在暢通民生訴求渠道、搭建政府與市民良性互動橋梁方面,邁出了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一步,也意味著深圳報業集團在本輪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交出了媒體深度賦能基層治理的又一標志性答卷。
跨部門,跨平臺
“民呼我應”成常態
今年5月,深圳報業集團宣布全面啟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動實施“扎根工程”,把扎根基層土壤、做好在地服務作為推進全媒體生產傳播變革的重要內容,關注民生、服務民生、貼近民生,構建小切口、大主題、權威高效、溫暖貼近、雙向互動的民生傳播生態。
作為深圳報業集團全面啟動系統性變革后的重要舉措,“問政深圳”工作室的成立,是深圳報業集團強化基層民生和社會熱點新聞報道的關鍵抓手——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開展制度化合作,打造政府與媒體協同創新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樣板。
在具體運作上,“問政深圳”工作室以“聚焦民生痛點、鏈接政企資源、推動問題解決”為核心宗旨,創新推出三大運作模式,構建全鏈條民生服務體系。
一是閉環管理機制:
媒體與政府開展制度化合作,打造“信息采集——數據聯通——媒體監督——督辦治理——反饋提升”全流程閉環體系,將重大或長期未解決的問政帖文納入政府督辦工作事項,從機制上保障問題“不懸空”;
二是跨平臺運維傳播:
一方面,在深圳政府在線和“i深圳”開通入口,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實現“政府答政權威性”與“媒體平臺傳播力”的互補共振;另一方面,構建“線上+線下”多渠道信息采集網絡,涵蓋熱線電話、網絡平臺留言、社交媒體監測、基層通訊員反饋等途徑,指派專人負責信息收集整理,保障訴求“全覆蓋”;同時在客戶端、網站、媒體號、報紙實現跨平臺推送,最大化擴大傳播影響力。
三是跨部門協同聯動:
在“問政深圳”工作室的日常運營上采用協同工作機制,由集團領導擔任總指揮和總統籌,調動集團精兵強將協同作戰,涵蓋新聞采訪、視頻編輯、傳播分發、輿情分析、技術開發等多領域專業人才,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問政深圳’工作室的成立,是媒體踐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嘗試。”深圳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成立儀式上表示,“問政深圳”工作室并非簡單的“訴求中轉站”,而是通過機制化運作,將媒體監督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媒體力量。
未來
深圳報業集團將全力
把“問政深圳”打造成為全集團
全深圳乃至全國的亮眼IP
讓市民的“煩心事”盡快變成“舒心事”
共同為建設更有溫度
更具活力的深圳貢獻力量
想報料或提供新聞線索
可以掃碼
進入問政深圳報料小程序
進行報料哦!
↓↓↓
記者:劉夢婷
校審:施冰冰、王容、何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