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的一天,深圳市民王女士在手機上下單了一份海鮮,15分鐘后,一架順豐無人機就將包裹精準投送到小區的取貨點——這個看似科幻的場景,如今在深圳已成為常態。
圖源:IC photo
如今,深圳用250條無人機航線、77.6萬架次載貨飛行,在城市上空開辟出一片“新藍?!?。作為全國首個“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深圳的低空經濟不僅是“黑科技”的展示,更是破解城市擁堵、激活產業創新的“未來方案”。
政策先行一步:從試點到立法的低空突破
深圳的低空經濟能領跑全國,政策創新是關鍵。2023年,中國民航局批復深圳創建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2024年,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明確了空域劃設、飛行監管、基礎設施建設等核心問題——這意味著,深圳的無人機飛行不再是監管盲區,而是有章可循的有序創新。
空管部門為無人機劃定“城市飛行試點區”,企業可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實現精準管控;2024年新增的373個低空起降設施,讓無人機在社區、園區、港口等場景實現隨取隨用。正如深圳市發改委負責人所說:“我們要做的不是‘限制飛行’,而是‘規范飛行’,讓低空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空間’,讓深圳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的‘試驗田’?!?/p>
物流配送:77.6萬架次背后的“最后一公里”革命
2024年,深圳無人機載貨飛行達77.6萬架次,同比增長27%——這個數字背后,是 “空中快遞” 正在改變市民生活。在鹽田港,無人機為碼頭工人配送零件,比地面運輸快3倍;在大鵬新區的偏遠社區,無人機將藥品、生活物資從鎮上送到村里,解決了“山路難行”的痛點;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順豐的“無人機配送站”每天處理近千單包裹,3公里范圍內實現“15分鐘達”。
圖源:IC photo
更值得關注的是“無人機+跨境”的新探索。深港在低空領域的聯手尤其令人期待,無人機載貨跨境有望今年在深港突破性地進行試飛。在2024年,深圳就試點“無人機跨境配送至香港”,在特定區域實現“30分鐘送達”,為生鮮、藥品等時效性強的貨物提供了新選擇。有測算顯示,無人機配送的成本僅為傳統快遞的1/3,效率卻提升5倍以上,成為破解“城市最后一公里” 難題的“最優解”。
最新消息,香港于2025年正式啟動“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設立安全可控的試驗場,從物流配送、基礎設施檢查到應急救援等多場景開展試點。深港通過“監管沙盒”項目開展跨境低空物流試點,不僅加快了技術應用與商業模式驗證,而且其標準化運營流程與監管框架,將為全國低空產業化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制度模板。
低空文旅+應急:直升機飛出 “立體城市” 新場景
低空經濟的應用不止于物流。2024年,深圳直升機載人飛行超2.8萬架次,其中 “低空旅游” 成為新熱點。從蛇口郵輪母港起飛的直升機,帶游客俯瞰港珠澳大橋、深圳灣總部基地,40分鐘的航程讓 “空中看深圳” 成為網紅體驗,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在應急領域,低空飛行器的作用更不可替代。2024年臺風期間,無人機為被困村莊投放物資,直升機轉運傷員,形成“空中救援通道”;在森林防火中,無人機巡邏可覆蓋地面難以到達的山區,預警效率提升80%。正如深圳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所說:“低空飛行器讓我們有了‘上帝視角’,城市應急響應更精準、更快速。”
圖源:深圳特區報
從無人機配送的“15分鐘達”到直升機旅游的空中觀景,從政策創新的先行一步 到應用場景的多點開花,深圳的低空經濟正在書寫“立體交通”的新篇章。它不僅是交通方式的補充,更是城市空間的延伸,為深圳在“雙區驅動”中開辟出一片充滿想象的 “新藍?!?。
當更多無人機、飛行汽車穿梭在城市上空,深圳或許會成為全球首個“低空交通成熟之城”—— 這不僅是深圳經濟特區“敢為天下先”精神的又一次詮釋,更可能為全球超大城市破解“空間瓶頸”提供“中國方案”。未來已來,而深圳,始終站在潮頭。
記者: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