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6日訊(記者 朱佳若 通訊員 歐海明)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近日,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中職組)閉賽式在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盛大舉行。這場匯聚了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市的87支參賽隊伍的技能盛宴,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熱烈氛圍中畫上圓滿句號。
作為首次落地深圳的世界性綜合技能賽事,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中職組)自啟動以來,便因其與深圳“集成電路產業重鎮”的產業定位高度契合而備受矚目。從賽事籌備到正式開賽,廣東省教育廳、深圳市教育局始終將其作為展示職業教育改革成果、推動產教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契機。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更是以最飽滿的熱情、最嚴謹的態度、最專業的服務,全力以赴做好賽事保障工作,讓這場國際性賽事成為展現深圳職教實力與城市風采的重要窗口。
裁判長王賢辰在點評環節指出,本次大賽,來自全國87支代表隊的300余名技能精英在為期三天的賽程里,展開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實踐性的技能比拼,上演了一場充滿科技魅力、涌動青春活力、凝聚協作合力的技能盛宴、文化盛宴、友誼盛宴。其中最直觀的突破,在于選手技能與崗位核心需求的契合度大幅提升,整體水平較去年實現質的飛躍;最大亮點,是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等新技術不再是“概念化展示”,而是真正融入項目實踐,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工具。這不僅展示職業學校師生朝氣蓬勃、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傳達友誼、合作、共贏的世界強音,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擔當與作為!同時,他也對賽事的整體組織與運行情況給予高度評價,肯定了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賽事組織工作。
隨后,王賢辰裁判長宣布比賽成績,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中職組)共有9支隊伍獲得金獎,15支隊伍獲得銀獎,24支隊伍獲得銅獎。9支獲得金獎的隊伍分別是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南寧市第六職業技術學校、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滁州市應用技術學校、深圳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遷安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遷安市技師學院)、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廣東省教育廳職業與終身教育處副處長魏長松,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總督學蔡茂洲;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李謨樹、深圳市教育局職業與終身教育處處長唐飛;深圳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委會主任黃粵,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肖盛生作為頒獎嘉賓,分別為獲金、銀、銅獎選手頒發獎牌。
此次賽事,深圳的兩支隊伍即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均榮獲金獎。其中,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將作為復評分數最高隊伍,將與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前往天津主賽區繼續競逐冠軍榮譽。
“很開心能晉級排位賽,我們會繼續努力,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下一場挑戰。”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參賽選手饒松凱、韓炯均表示,接下來他們團隊將全力備戰總決賽排位賽,爭取在天津主賽場的舞臺上充分展示出鵬城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實力,擦亮深圳職教名片。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總督學蔡茂洲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本屆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的成功舉辦,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對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專業前沿技術技能的一次集中檢閱,為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領域儲備了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更架設了人才與技術、教育與產業、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堅實橋梁。他認為,在此次大賽中,不僅展示了參賽學子在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這門技術方面的扎實功底,更展示了新時代職業教育學子的精神風貌。他希望,各位選手珍惜這段技能比拼的寶貴經歷,將比賽中錘煉的過硬本領、激發的創新火花、收獲的寶貴友誼,轉化為未來持續學習、不懈探索的強大動力,永葆對知識的好奇心、對技術的極致追求、對創新的無限熱情,把個人理想追求自覺地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用智慧和汗水在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偉大舞臺上展現和譜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儀式最后,蔡茂洲總督學宣布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中職組)正式閉賽,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隨著閉賽式的結束,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電子電器與集成電路賽道(中職組)正式畫上句號。此次大賽不僅為職業院校師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更為深圳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激勵著更多青年學子投身職業技能學習,為實現技能強國的目標奮勇前行。
接下來,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產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為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輸送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深圳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