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海關博物館瀕危動植物制品展區
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這個暑期,位于北京的海關博物館也迎來了參觀高峰。其中,瀕危動植物展區的展品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觀看。下面就跟隨鏡頭,看看海關都查獲了哪些瀕危動植物制品。
走進海關博物館,一件件珍稀動物制品令人觸目驚心,有雪豹、玳瑁、鱷魚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標本。這個展廳還有中國唯一一支對外展示的獨角鯨牙。
中國海關博物館講解員:獨角鯨是在西方是被稱為獨角獸的象征,它的鯨牙可以達到2到3米長,長長的鯨牙可以使它更好地感知水溫,它空心的結構,可以更好地與同伴進行溝通。
在展廳內還有海關繳獲的各種象牙制品,“群仙賀壽”牙雕、持蓮童子掛墜、象牙雕刻的盆景、具有彩繪圖案的象牙筆筒等。這些精美制品的背后,是無數野生象在偷獵者屠刀下的血淚故事。
一張長約2米的棕熊皮是北京海關從走私渠道截獲的野生棕熊皮。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野生棕熊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近年來,非法盜獵和走私貿易導致野外種群數量持續萎縮。
在眾多展品中,一張幾乎鋪滿整面展柜的東北虎皮格外引人注目。2002年海關抓獲正在交易東北虎虎皮、虎骨的走私分子,經審訊,犯罪人員交代,他通過過境夾藏的方式將虎皮、虎骨運回國內,并伺機販賣,最終被海關查獲。
總臺央視記者 葉奐:在中國海關博物館的這個展廳,展示的是全國海關在不同口岸截獲的各種瀕危動植物制品。比如,展柜陳列的水貂皮和狐貍皮,來自汕頭海關2013年破獲的皮草走私大案,案值高達85億,偷逃稅額20多億。經查實,這個走私團伙從國外拍賣會競買了1000多萬張高檔生皮,從香港走私入境,涉及的貨主單位多達200多家,遍布15個省市。案件被告人最后也都受到了相應的法律制裁。
(總臺央視記者 葉奐 李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