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之際,由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聯合“學習強國”深圳學習平臺推出的大型訪談節目《破局者說:深圳創新創業故事》,聚焦于這座城市創新創業浪潮中的標桿人物與故事。本期節目走進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話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魯先平博士。
破局之志:死磕“無人區”
頂尖科學家魯先平歸國創業,毅然拒絕仿制藥的“舒適區”,帶領微芯生物團隊闖入原創藥的“無人區”。其動力源自科學家樸素的理想:“把科學的研究,最后能夠把它真正轉化為一個治病救人的商品。”面對“80%的疾病至今無法治愈”的現實,團隊立下豪言:“我們要做的就是其他人做不了的事兒”,決意挑戰中國原創藥的空白。
破冰之艱:從“靈光”到“藥丸”
原創藥研發,是漫長而孤獨的探索。魯先平指出,原創藥意味著“治病的藥理機制過去是沒有人發現過的”,“每一步都需要去探索、去發現”,周期往往長達8~16年甚至更久。微芯生物的代表作——全新抗腫瘤機制藥物西達本胺,以及研發近18年、能同時調節糖、脂、能量代謝的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西格列他鈉,正是這份堅持與科學突破的結晶。
破壁之勇:撞開制度“玻璃門”
微芯生物的“破冰”之旅,遭遇了當時制度環境的巨大挑戰。初創時,中國藥監體系主要面向仿制藥,“原創藥必須美國批準,中國才會批準”。申報西達本胺時,高達1.5米的材料(遠超仿制藥標準)一度被拒。魯先平坦言:“我們太超前了。”最終在廣東省藥監部門的全力支持下艱難完成審評,為中國原創藥審批蹚出新路。
破繭之策:產業落地與政策創新
從實驗室到患者手中,產業化是關鍵。2009年,深圳市政府在坪山代建生產基地,解決了“無生產基地無法獲批”的瓶頸。2015年,首批西達本胺從坪山出發,正式惠及廣大患者。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微芯生物深度參與推動了國家醫藥政策改革:其推動西達本胺進入醫保的實踐,直接促成了國家醫保局成立后的首次創新藥國家醫保談判,為行業開辟快速通道。魯先平感慨:“在改革開放中,很多新生事物,我們都參與并推動了改革。”
破浪之航:中國方案惠及全球
微芯生物的“破冰”意義超越國界。其開創性地實現中國原創新藥知識產權國際授權(西達本胺授權美國企業全球開發),成為“中國第一”。目前,西達本胺已在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上市,并在全球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真正讓“中國方案惠及全球患者”。
深圳基因:包容土壤育破局者
回顧創業歷程,魯先平深情點贊深圳。他欣賞“四季如春藍天白云”的環境,但更珍視其“對市場經濟的認可”和“包容敢闖”的城市精神。“那時的深圳,任何想法都可以大膽嘗試、付諸實踐。即便是對全新事物不甚理解的人,也樂于保持開放態度,持續深入了解。”他認為,正是這種獨特的、鼓勵創新的文化特質,成為支撐微芯生物在重重困難中成長的關鍵力量。
展望未來:信心與機遇并存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巨大需求“紅利”、AI與生命科學等新技術革命,以及日益開放的資本市場支持,魯先平對中國創新藥企“進入到全球市場”充滿信心。微芯生物的破冰之旅,不僅改寫了中國醫藥史,更以其拓荒精神和對制度創新的推動,為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貢獻了極具分量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