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2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8月19日,深汕特別合作區(qū)景觀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曾先生,在深汕赤石街道的一棵榕樹的樹干腐殖質層中,發(fā)現了兩株蕨類植物。經中山大學植物學博士劉忠成現場鑒定,確認該植物為瀕危維管植物松葉蕨,系該物種在深汕的首次記錄。
生長于一棵大榕樹樹干腐殖質層中的松葉蕨。受訪者供圖
本次發(fā)現的松葉蕨生長于一棵大榕樹樹干腐殖質層中,高約20厘米,具二叉分枝呈獨特“Y”字形結構。專家推測,此次出現的松葉蕨可能是隨榕樹移栽被引入的,與這棵樹同期移栽的約30棵榕樹,其樹干腐殖質層也可能陸續(xù)出現孢子萌芽。
松葉蕨(別名:松葉蘭、鐵掃把)是松葉蕨科多年生附生蕨類植物,被譽為植物界“活化石”,是現存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約3億年前的泥盆紀,比恐龍統治的侏羅紀早三個紀元,約兩億年。
該物種在我國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江蘇等地均有發(fā)現,但野生種群數量稀少?!吨袊锒鄻有约t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將其列為易危(VU)。
近三年的深汕重點區(qū)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顯示,深汕地區(qū)共記錄野生維管植物1101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及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3種。
此次發(fā)現的松葉蕨雖然不屬于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但仍是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的古老瀕危物種,豐富了深汕地區(qū)的植物多樣性記錄,也為研究維管植物演化及生態(tài)保護提供了關鍵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