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旅·走讀鹽田”活動走讀生物圈三號。(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1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來臨之際,鹽田區圖書館以一份世界“綠色圖書館獎”的殊榮,獻上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綠色轉型創新答卷。
8月19日,2025年世界圖書館與信息大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行。國際圖聯環境、可持續發展和圖書館專業組(ENSULIB)揭曉第十屆“綠色圖書館獎”評選結果。在鹽田區委區政府和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支持下,鹽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鹽田區圖書館,向國際圖聯申報的“生長圖書館:萬物皆可讀,萬物皆生長”項目,從全球22個國家41家頂尖圖書館中脫穎而出,榮膺“最佳綠色圖書館/大型項目”類別第二名(該類別全球共有3家圖書館獲獎),系本屆本類別亞洲唯一獲獎的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綠色轉型領域,向世界遞出一張“綠色”的深圳鹽田名片。
本年度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詹姆斯·鮑德溫圖書館:可持續項目中的SDGs”(第一名),美國納什維爾“納什維爾公共圖書館唐森分館,復古之根,綠色未來:可持續發展中的中世紀奇跡”(第三名)。
創新
突破傳統圖書館邊界 構建“綠色+”多元場景
國際圖聯(IFLA)綠色圖書館獎,被譽為全球圖書館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奧斯卡”。由國際圖聯于2016年設立,用以獎勵在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價值融合等方面表現卓越的圖書館項目。
此次榮膺大獎的“生長圖書館”于2024年開放,位于鹽田區生物圈三號·大梅沙萬科中心碳中和實驗園區,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共建+公眾參與”機制打造。
其以“生長”為內核,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建筑、服務與社區生態的全鏈條創新,“綠色基因”滲透于每一個細節:屋頂光伏系統滿足85%的能源需求,智能遮陽系統降低60%的空調能耗,雨水回收系統滋養著樓下的生態花園;館內倡導無紙化閱讀,家具與裝飾材料均選用環保可回收材料,進一步貫徹綠色低碳原則。這些綠色的應用實踐,每年可減少800噸碳排放,相當于再造一片會呼吸的森林,使“生長圖書館”運營服務過程幾乎實現“零碳”。
值得關注的是,“生長圖書館”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邊界,構建起“綠色+”多元場景,生長延展出了更多的“綠色閱讀點”:梅沙海洋圖書館4000個海洋故事與500份本地海洋生物數字檔案,輕聲訴說著藍碳的秘密;黑水虻廚余工坊通過微小的“英雄”每天吞噬200公斤廚余垃圾,回饋我們豐沃的堆肥;屋頂生態花園的120種本土植物共同撰寫一本生物多樣性野外手冊;冰川攀巖墻讓讀者在攀爬間真切感受到冰川消融的重量;串聯全國首家“四零”麥當勞餐廳(零碳、零能耗、零廢棄物和零水耗),形成綠色研學動線……這些空間將閱讀、教育、體驗深度融合,讓讀者在翻書之余,沉浸式感受綠色生活的魅力。
在8月19日舉行的頒獎大會上,“生長圖書館”獲得了國際圖聯的高度評價:“依托深厚的合作關系,生長圖書館已成為綠色社區與圖書館轉型的先鋒范例,其模式具有可推廣性。”
共振
本土實踐與國家戰略同頻 精準回應“雙碳”目標
“生長圖書館”的誕生與我國“雙碳”戰略深度契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也要求“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
“生長圖書館”服務于鹽田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定位,以海洋文化為紐帶強化生態品牌,正是文化領域響應“雙碳”目標的創新實踐。在此項目中,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協調,公共文化機構提供文獻資源、設備與業務指導,共建企業投入技術與場地,社區居民、企業員工、志愿者共同參與運營,最終實現“政府不包辦、企業不逐利、公眾不旁觀”的良性生態。
這種模式不僅激活了社區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更推動了文化服務的“生態增值”:“生長圖書館”的綠色實踐串聯起綠色低碳游覽路線,社區居民和訪客可以到館閱讀、參與課程講座、消費綠色可持續產品,還能參與低碳知識科普學習、植物染料手繪環保袋、發電單車制作棉花糖、以舊換新等趣味互動,沉浸式體驗綠色低碳生活。
未來
讓“綠色生長力”生長“一葉又一葉”
“生長圖書館”的獲獎并非偶然,而是鹽田區公共文化事業融合引領、創新開拓的必然結果。從202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鹽田區圖書館朝著“生態化躍升,引領全球風向”前進。“生長圖書館”將封閉園區轉化為開放文化場域,標志著鹽田區圖書館從“服務提供者”向“生態倡導者”轉型,推動“萬物皆可讀”理念成為全民共識。其“生長性”不僅體現在功能延展,從單一圖書館功能升級為傳播綠色閱讀理念的實踐體驗基地,更在于生態輻射——通過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享機制推廣《城市書房綠色發展鹽田倡議》,聯動141城2000余家機構實踐可持續發展。
它不僅在于設施的先進性,更在于其提煉出一套可復制的“方法論”。
其核心是“系統思維”:打破“單點建設”局限,構建“空間-服務-社群”共生生態,成為一個連接政府、企業、居民、游客的網絡,由企業貢獻技術,居民享受閱讀,游客參與體驗,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環。
其關鍵是“用戶共創”:通過綠色閱讀活動激活公眾參與。一位參與屋頂生態花園活動的居民說:“我們不僅是圖書館的使用者,更是綠色的踐行者。”
其支撐是“技術向善”:將AI、大數據應用于能耗優化與讀者服務分析,實現高效節能減排、服務精準觸達,讓綠色理念與便利服務雙向奔赴。
未來,鹽田區圖書館將以“生長圖書館”為示范,輻射建設更多的綠色閱讀點和綠色閱讀路線,進一步推動綠色圖書館建設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助力深圳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先行示范作用;期望以“萬物皆可讀 萬物皆生長”理念為依托,與全球圖書館同仁開展對話,推動公共圖書館成為人類生態文明共同體樞紐。
當知識與自然共生共長,那么圖書館便不再只是一個安靜的空間——它是一場綠色革命。正如該項目倡導的:閱讀無界,成長有續。期待鹽田區圖書館繼續書寫這個故事,一頁又一頁,一葉又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