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深衛信)深圳家庭病床服務持續走熱,以每年超20%增速擴容。從術后換藥、產后康復到慢病管理,從日常照護到安寧療護,這個扎在居民家中的“健康服務站”,精準響應深圳人全周期的健康需求。記者昨日從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康在居民家中建設的家庭病床已突破1.3萬張。
家住福田區的田樂(化名)在小紅書分享深圳家庭病床服務。她丈夫因腰椎間盤突出做了椎間孔鏡手術,從下手術臺到出院不到24小時。術后,丈夫要臥床并每三天換藥,田樂聯系龍尾社康建立家庭病床,“建床費100元,上門服務77元/次,全都走醫保,享受住院待遇”,她坦言“太方便了”。
自2012年起,深圳市率先在社康機構試點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為臥病在床、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且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家庭病床不僅能刷醫保,還可按住院標準報銷。市衛健和醫保部門近年接連出臺細化政策,按天報銷的病種分類更清晰,最高報銷95%。目前,家庭病床分治療型、康復型、緩和型、其他型四類,精準對接患者需求,主打“在家治病和住院一樣靠譜”。
年輕的深圳,面對老齡化這道必答題,努力把家庭病床升級成既管看病又管生活照料的“醫養套餐”,讓老年人不出家門就能獲得一條龍服務。作為深圳最早建成區,羅湖區2024年末60歲以上戶籍老人已達9.9萬,老齡化率12.9%,其中65歲以上6.9萬,占9%。羅湖區探索將家庭病床與居家養老床位“兩床合一”,2024年全區共建364張,不僅提供醫療服務、生活照料,還為特殊老年家庭安裝防跌倒扶手等,進行適老化改造。同時探索建設智慧家庭病床,實時監測身體狀況,提供遠程診療、在線咨詢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家庭病床服務也更智慧。中大八院啟用智慧家庭病床系統,在5G+AI的賦能下,患者穿上智能穿戴設備,醫生遠程查房、AI實時預警異常,數據同步,實現醫院-社康-家屬三方共管。“現在建床不用抱著病歷到處跑,一個PAD全搞定。”福南社康家庭服務部主任孟燕說。目前,福田區已建智慧家庭病床856張,提供日夜不間斷的監測服務,有效預警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