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悠洋展示生物基材料。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0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李鴻婷)在深圳光明科學城,一群年輕人正用“魔法”將咖啡渣、酒糟、玉米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轉變為細膩柔軟的生物基皮革材料,成為制作環保包包和衣裳的優質原料。這場由“90后”創業者宋悠洋主導的綠色材料革新,不僅讓廢棄物重獲新生,更拓展了時尚產業的環保邊界。
筑巢 深圳科創生態引才扎根
宋悠洋與深圳的創業故事,早在2014年便埋下伏筆,那一年,她畢業旅行經過深圳,這座城市的活力讓她印象深刻。在德國學習材料設計與材料科學交叉學科時,她就很想到深圳發展。
2020年光明合成生物產業大會的經歷,讓她認準了這里。在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樓上樓下是麻省理工的材料學博士、杜克大學的高分子專家,敲開隔壁門就能聊技術難題,前輩會把商業化經驗傾囊相授,這種創業氛圍,讓人想要扎根下來做一番事業。宋悠洋補充說道:“光明的環境很好,很適合靜下心來搞研究。”
2022年,宋悠洋從柏林回國,在光明科學城創立了樸飛生物,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深度合作,專注于利用非糧農業廢棄物研發和生產生物基皮革。
“我們是拎包入駐的,大部分儀器設備都能共享。”宋悠洋說,光明區還出臺了全國首個針對合成生物產業的專項政策,入駐園區的企業可獲得租金補貼,還有研發經費支持、人才補貼等,讓初創團隊能把每分錢都能用在研發上。
▲農業廢物材料做成的產品。
跨界 直覺催生環保皮革
早在德國留學期間,宋悠洋就致力于生物基材料的研發。“我喜歡探索各種各樣的材料,在研究生基礎課學習細菌染色技術時,接觸到了醫療用細菌纖維素敷料,我就想這東西能否用做服裝面料。”宋悠洋說。
讓她決心從材料設計轉型到材料科學的,是在意大利真皮工廠的見聞。皮革加工中大量使用重金屬和化學品,造成嚴重污染,制成的皮革存在致癌致敏風險,“時尚不該以犧牲環境和健康為代價。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研究,帶來改變。”宋悠洋說。
歷經4年研發,2017年,宋悠洋用香蕉皮開發出一款保留了水果香氣與質感的新型材料,做出第一個皮包。
在樸飛生物公司展廳里,宋悠洋指著咖啡渣、果殼、玉米秸稈等非糧農業廢棄物說:“我們將這些材料有效結構單元破解至微納米級,再通過結構重組和設計,最終獲得生物基皮革材料。”
這些農業廢棄物是從哪里來?宋悠洋告訴記者:“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咖啡渣,我們會從星巴克云南天宇農場回收咖啡果,同時也回收本地咖啡館的咖啡渣;第二類是白酒企業的酒糟;第三類很特別,來自光明的玉米,其秸稈被我們轉化為纖維素原料。”
目前,其旗下品牌“超級皮兒”系列生物基皮革的原料已擴展到橘子渣、葡萄皮等60多類常見植物。其產品應用已涵蓋服裝、箱包、鞋履、家居、3C用品、汽車內飾等眾多領域。“這種環保材料小朋友穿在身上不會出現紅腫過敏。”宋悠洋笑著說,眼中滿是欣慰。
攻關 從樣品到量產的硬仗
“實驗室做出樣品不難,難的是工業化量產。”宋悠洋坦言,要真正走向市場,堪稱一場硬仗。
2023年,樸飛生物團隊一整年都泡在實驗室里。設備選型曾讓他們屢屢碰壁,先后嘗試過造紙機、合成革機、真皮加工設備,才最終找到適配的生產線;參數調試更是嚴苛到分毫不能差,溫度哪怕相差10℃,材料韌性就會大幅下降;連集裝箱運輸都要模擬測試,在140℃下悶放一個月,觀察材料是否會發生變形。產業化的落地,是一個慢慢熬出來的過程。
2024年底,產品終于通過國標、美標、歐標全項檢測。今年年初,客戶下單的那一刻,宋悠洋才敢真正說一句“商業化成了”。這背后,是研發、生產、檢測團隊為調試一個配方連續熬戰三天、試驗30多次的執著堅守。這支20人的團隊中,既有從柏林一路追隨而來的老伙伴,也有光明本地的博士。“大家不是為了打工,是真的覺得‘把垃圾變寶貝’這件事有意義。”宋悠洋說。
如今,樸飛生物旗下的品牌“超級皮兒”已進入全球頭部奢侈品集團及國際知名車企供應鏈,并達成系列產品采購合作。
涌動 創新濃度加速成果落地
“在深圳,技術落地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宋悠洋深有感觸地說,為了精準觀察反應結果,團隊周末也泡在實驗室里;隨時溝通、即時解決問題的節奏,早已成為團隊的工作常態。
這種效率,離不開光明科學城的創新濃度。這里遍地都是搞科研、做創業的研究生;開云集團的Gucci聯名項目就在光明虹橋附近,“國際大牌供應鏈在家門口”。
政府的助攻更讓樸飛生物受益,區里推一次報道,就有大批客戶找上門,“這種資源整合能力,是創業者最需要的底氣。”宋悠洋說。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