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再次向全市數字創意產業廣發“英雄帖”!新發布的《深圳市推動數字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16條“真金白銀”的舉措,為數字創意產業注入澎湃動能。這不僅是一份產業政策,更體現一座城市對文化創意生產力的追求。
圖源:圖蟲創意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的數字創意產業已穩居“領頭雁”位置。2024年數據顯示,全市3754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12875.08億元營收,占全省半壁江山(51.5%)、全國近一成(9.1%),同比增長12.1%,增速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硬核”投入
為科技創新注入源泉動力
作為“科技之城”,深圳始終相信技術研發才是產業的核心和命脈,《若干措施》將“加強數字創意核心技術研發”置于首位,絕非偶然。
最高500萬元的技術應用項目資助,普惠的“訓力券”“語料券”,支持建設數字創意實驗室、企業創新中心……樁樁件件,都直指AI影視動漫工具平臺等前沿軟件的研發痛點,能夠解決技術研發的燃眉之急。
▲機器人寫書法。
今年更是AI技術迅猛發展的一年。在2025年的深圳文博會上,琳瑯滿目的AI科技產品令人目不暇接,各類機器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顯示出了“未來已來”。這也意味著:誰能夠在這場科技革命中搶抓機遇,誰就能夠持續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圖源:IC photo
根據《2025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匯聚的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已超過2000家,位列全國第三。而龍崗區作為數字創意產業聚集區,已建成粵港澳超高清數創產業園等硬核設施,吸引了200余家影視企業。更有云天勵飛、思謀科技、元象XVERSE、海清智元、優必選、普渡科技等AI龍頭企業,萬興科技、元數邊界科技這樣的AI影視動漫創新代表,7家深圳企業入選全球人形機器人百強……這無疑為深圳推動數字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容為王
讓精品創作挺直腰桿
去年,《黑神話:悟空》的橫空出世,成功印證了“中國文化主導的3A游戲”的巨大潛力。其開發公司的母公司正是深圳市游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該游戲上線后預售銷量破120萬,總銷售額達150億,在全球游戲迷中間都有廣泛影響力。這同時也讓業內產生了反思:一個世界級的、備受矚目的文化IP,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能量以及商業價值?
圖源:IC photo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在《哪吒2》的強勢沖擊下,由華強方特(深圳)動漫有限公司出品的、連續13年在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系列卻依然“穩坐釣魚臺”,俘獲了大批孩子的芳心。這足以證明,優質的內容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圖源:IC photo
正是由于看到了文化創意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回深圳對優質內容的扶持堪稱“大手筆”:達到規模效益的精品游戲最高可獲1000萬元資助,重大題材影視創作資助高達2000萬元。這清晰傳遞了一個信號——深圳不僅鼓勵產出,更重產出質量與文化價值。
人才匯聚
打造賽博朋克“科幻之城”
近年來,深圳在科幻領域持續發力:
深圳作家海漄的作品《時空畫師》獲得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最佳短中篇;
由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陳躍紅、吳巖和深圳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尹迪共同編劇的深圳第一部原創科幻哲理劇《云身》劇本榮獲2024年度人民文學獎(特殊文體獎);
“鯤鵬獎”的設立,培養了一批批青春洋溢的深圳科幻“小作家”,讓人們看見明日之星冉冉升起的潛力。
在深圳,根植于本土的科技創新基因,與濃厚的文化氛圍相結合,共同培育出了科幻這朵美麗的奇葩。而在這次的《若干措施》中,為科幻電影、動漫、潮玩等領域提供最高300萬元的資助,這無疑是在為更多優秀科幻作品的誕生提供底氣,助力將深圳打造成為下一個“科幻之都”。
文化出海
打造深圳對外交流“新名片”
2025年4月26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開啟了前往莫斯科演出的新征程,從莫斯科到法國巴黎,再到倫敦西區的燈火通明,《詠春》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出海”之路,讓“中國功夫”在海外舞臺上艷驚四座。
近年來,深圳的網劇工作室數量龐大且增長迅速。截至2025年,深圳擁有超2.6萬家電視類新文藝組織(含影視制作機構),其中專注微短劇的工作室占比顯著提升。龍崗區已形成微短劇產業集聚區,吸引200余家影視企業。
其中,劇商影視作為深圳短劇基地核心企業,在光明區建成1萬平方米微短劇展覽館,擁有132人專業團隊,光明計劃預計在2025年推出5000部優質微短劇,目標覆蓋海外市場。盡管短劇出海依然存在著文化隔閡等問題,但我們已經看見了深圳微短劇企業劍指海外市場的蓬勃野心。
數字創意產業的興盛離不開豐厚的文化土壤。《若干措施》深諳此道:支持文化精品“首映、首演、首秀、首發、首展”及大型賽事展會“首賽、首展”,最高資助100萬元;鼓勵高校設立數字創意專業;推動網文、網劇、網游“三駕馬車”出海。深圳文博會作為國家級平臺,十余年來構建了全球性樞紐。而政策進一步支持影視、動漫、游戲等線上發行交易平臺建設,正是對“文博會效應”的線上延展與升級。從人才培養、首演首秀支持到交易平臺搭建、出海渠道拓展的全鏈條設計,深圳旨在構筑一個“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好”的創意生態閉環。
此次《若干措施》的出臺,是深圳對提升文化產業“硬核力”與全球“競爭力”的系統性謀劃。在這里,不僅有科技研發的燃料,還有精品內容的種子,文化建設的土壤。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深圳這片創新沃土上,必將生長出更多震撼世界的文化創意果實,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貢獻獨特的“深圳樣本”。
統籌丨胡文
采寫丨童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