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8日訊(記者 張凡 通訊員 李達謀)為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愛國衛生運動及蚊媒傳染病防控工作部署,龍崗區龍城街道嶂背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群眾參與,創新構建“以魚治蚊—網格樓棟主理人包干—積分激勵”三驅聯動防控機制,打出一套源頭治理、精準防控、全民參與的“組合拳”,切實提升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防控質效,全力守護居民健康安全。
生物防治破難題 “以魚治蚊”打造綠色樣板
在嶂背社區一處已收儲的國有地塊,曾因大面積坑洼積水長期難以治理,成為蚊蟲孳生的“重災區”,傳統噴灑藥物方式收效甚微。對此,社區黨委聯合街道愛衛辦、區疾控中心專家實地踏勘、科學評估后,創新引入生物防治手段——投放200余尾食蚊魚苗。
食蚊魚以蚊子幼蟲為食,通過自然食物鏈實現伊蚊幼蟲的源頭削減。該模式無化學藥劑殘留、成本低、可持續性強,不僅有效降低蚊蟲密度,更兼顧生態保護,為破解“頑固積水”治理難題提供了綠色、可復制的“嶂背方案”。
網格包干沉一線 “主理人”帶隊清源消殺
為實現防控力量精準下沉,嶂背社區將轄區劃分為5個網格責任片區,推行“網格樓棟主理人”責任制。由社區班子成員擔任各片區“主理人”,帶領網格員、樓棟長、志愿者深入樓棟院落、背街小巷、公共綠地等重點區域,開展全方位、無死角排查整治。
“主理人”帶頭行動,組織力量對居民區下水道、排水溝進行深度清污,累計疏通80余米;排查清理樓頂天臺26處,清除廢舊花盆、閑置容器等積水點136處,從源頭消除蚊蟲孳生環境。同時,專業消殺隊伍采用“熱霧消殺+滯留噴灑”組合技術,對墻角縫隙、草叢植被、積水洼地等隱蔽區域加密作業,確保消殺全覆蓋、效果可量化。
在排查整治過程中,“主理人”團隊同步開展入戶宣傳,向居民普及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的危害及居家防蚊知識,倡導“翻盆倒罐、清除積水、安裝紗窗”等日常防護措施,切實提升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積分激勵促參與 “嶂益行”點燃全民熱情
為激發居民參與積極性,嶂背社區依托“嶂益行”志愿服務平臺,創新推出“滅蚊防控積分兌換”機制。將日常巡查、積水清理、防蚊宣傳、物資捐贈等行為量化賦分,居民可通過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家政服務、文體課程等實用獎勵。
這一機制讓樓棟長的“領頭雁”作用更加凸顯,更推動居民從“要我防”向“我要防”轉變,形成“行動—積分—激勵—再行動”的良性循環。不少居民主動清理門前積水、參與社區巡查,防蚊滅蚊正逐步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
防控成效初顯 長效機制持續推進
截至目前,嶂背社區已組織6次大規模統一消殺行動,清理垃圾衛生死角200余處,蚊蟲密度顯著下降,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社區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三驅聯動”長效機制,推動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優化積分激勵細則,擴大覆蓋范圍,讓“清潔家園、防蚊滅蚊”成為社區新風尚。通過黨建引領、科技助力、群眾參與的深度融合,嶂背社區正努力打造健康宜居、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