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蟬聲中,市民在街心公園玩樂。深圳晚報記者 劉暢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實習生 練佩琳)日前,深圳、廣州等多地市民反映,艷陽天午后走在大樹下常遇“小雨”淋頭,空氣中還能聞到隱約的特殊氣味。“晴空雨”從何而來?深晚記者采訪專家了解到,這并非雨水,而是蟬排泄形成的獨特自然現象。
網友戲稱
夏日限定版“爽膚水”
近日,不少深圳市民遭遇了奇特的“天降甘霖”。家住蓮花山公園附近的李先生向記者描述:“下午散步時明明艷陽高照,突然脖子一涼。起初以為是空調水,但附近沒有高樓。抬頭細看,樹干上趴著幾只蟬,叫聲響亮,這才反應過來是它們在搞鬼!”
“徒步時,臉上忽然被滴了好幾滴水,還以為是鳥糞或者是露珠,沒想到是蟬尿!”網友鄭女士也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出游時看到的現象。
深晚記者關注到,有不少網友幽默調侃:蟬尿是嶺南夏日限定版爽膚水。有網友留言稱,需撐傘防“蟬雨”。也有網友擔心:蟬尿是否攜帶病菌?會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損害?
“蟬尿”本質
高效進食的副產品
“‘蟬尿’其實是蟬大量吸食樹木汁液后排出的多余水分。”廣州昆蟲科普講師苗永旺向深晚記者解釋,蟬擁有刺吸式口器,形似一根細長的“針管”,能刺入樹木枝干吮吸汁液。汁液進入蟬體內后,其中的營養物質被高效吸收,而剩余的大量水分和代謝廢物則被迅速排出體外。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省工程中心副主任林石獅進一步說明:市民所見的“蟬雨”,其實是蟬在持續吸食過程中,同步過濾排出的液體。林石獅還以蝴蝶為例說明這一自然現象。“蝴蝶在河邊吸水時,同樣也是邊吸邊排,為的是攝取水中微量礦物質,這與蟬的排泄原理類似。”
午后偏多
高峰期多只同時排泄
8月15日,記者來到蓮花山公園,此時正值午后,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仿佛演奏一場音樂會。記者采訪附近居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蟬尿如雨”似乎總是偏愛午后濃密的樹蔭。
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苗永旺指出,這與其取食行為在時空上的規律高度相關:濃密樹蔭是蟬理想的棲息取食環境,而一天之中,尤其在炎熱的中午至午后,蟬的進食活動達到高峰,排泄量也隨之激增。
林石獅則點明了另一關鍵因素——近年來,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為應對酷暑,更多蟬選擇在午間集群吸食汁液以降溫補能。“以往可能僅有零星幾只蟬排泄,如今單棵樹上可能聚集多只同時‘作業’,自然更易被察覺。”
別看蟬個頭不大,排泄能力十分驚人。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蟬的排尿方式在昆蟲界獨樹一幟,其噴射尿液的速度高達每秒3米,是大象排尿速度的3倍。
其實無害
如同天然過濾水
“蟬尿”是否對人體有危害?針對市民關心的健康問題,兩位專家均給出了明確的答復。
“這個不會。”苗永旺強調,蟬的食物主要來源樹木汁液。排出的液體“可以理解為一種天然的、成分相對單純的過濾水”,對市民健康無害。
林石獅進一步解析其成分:蟬的排泄物主要是水分與植物汁液,僅含微量的尿素或含氮代謝廢物。基本沒有危害,可視為經過生物過濾的天然液體,不會引發過敏或健康風險。
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蟬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其獨特的排泄行為,都在自然循環中扮演著角色。苗永旺表示,蟬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參與物質循環,為鳥類等天敵提供食物來源。林石獅則表示,“蟬尿如雨”本質上是一個有趣且無害的自然現象,提醒著我們身邊生物世界的奇妙與活力,讓城市生活增添幾分“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