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芝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邱志東 實習生 陳詩琪)每天,當深圳北站最后一班列車駛離站臺,幾個身影開始出現在夜幕中。這是深圳供電段接觸網工工作的時間。張桂芝和工友們的頭燈亮起,接觸網的輪廓被照得分明——這些27.5千伏高壓的“空中輸電網”,是高鐵飛馳唯一的動力來源。
這位1992年出生的廣東揭陽青年,2015年4月成為深圳供電段接觸網工。十年間,張桂芝從一名青澀的見習生,成長為技術過硬的高級技師,先后獲得了“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等多項榮譽。張桂芝不僅見證了深圳高鐵網絡從廣深港線擴展至贛深等多線交織的格局,更以自己的專業與堅守,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見證者與守護者。
1
責任初識
深夜“問診”高鐵電網
“小時候常聽人說深圳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城市,努力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張桂芝的深圳夢,早在少年時就埋下了種子。2011年,高考填報專業時,張桂芝選擇了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當時的張桂芝覺得,鐵道系統可以提供一份安穩的工作。當他開始專業學習時,才逐漸深入了解鐵路的重要性,對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知。
2015年,張桂芝學成畢業。恰逢深圳供電段成立,急需人才,帶著對深圳的向往,張桂芝成了一名接觸網工見習生。
踏入深圳北站的站場,張桂芝第一次仰望5米多高的接觸網,這些縱橫交錯的網線如同高鐵的血脈。“師傅說,這根27.5千伏的導線是高鐵唯一動力來源,我們的工作就是安裝、檢修、維護這張網。別看它好像不起眼,我們的工作可是直接關系到每一趟高鐵的安全運行,師傅說‘差一毫米都可能出大事’。”張桂芝至今記得師傅遞給他的第一副絕緣手套,讓他對工作有了神圣的感覺。
作為接觸網工,張桂芝的日常是在高空作業車上來回穿梭,在凌晨的“天窗點”爭分奪秒,認真檢修和拆裝零部件。南國的夏夜悶熱難當,工作服常能擰出半杯汗水,看著第一班列車沖破晨霧平穩駛離站臺時,他的心里才真正落定。
接觸網沒有備用電源,一段停電全線癱瘓,因此,張桂芝對工作有著深入骨髓的敬畏。作為保障安全的“幕后”力量,他深感責任重大:“每一次檢修、每一次巡檢,都連著成百上千旅客的平安。在頻密、高速的運行下,任何一點微小隱患都可能被放大。
2020年,工作5年的張桂芝成了項目負責人。在廣深線回流線改造、廣石線石灘站改造施工安全管控項目中,張桂芝面對工期緊張、人手不足等壓力,調整工作策略。他通過優化班組分工、推行標準化施工、全程跟蹤施工進度,不僅確保施工全程零事故,更提前10天完成改造任務,為2021年春運供電保障贏得了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