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恰逢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8月15日上午,“45+碳路者”深圳古樹助養行動啟動儀式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行,旨在響應《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要求,凝聚社會力量守護城市綠色文脈,同時探索愛心企業、普通公眾等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公益與“雙碳”目標融合的創新路徑。
首創“1企1樹”公益碳匯機制
據悉,深圳現有古樹涵蓋34科85種,包括627歲新洲古榕、520年鹽田香樟等珍貴遺產,這些古樹名木如同城市生態與歷史的“活化石”,見證著深圳特區45年來的發展與變遷。深圳始終將古樹保護融入城市發展,通過《特區綠化條例》及“一樹一策”科學管護,在城建中堅持“為古樹讓道”等等,但古樹名木的保護仍面臨氣候、臺風、病蟲害等多種挑戰,城市建設也會對古樹造成一定影響。
如今,深圳正以“雙碳”戰略為引領,率先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民政局指導下,深圳市慈善會的主辦下,“45+碳路者”深圳古樹助養行動應運而生。
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郭云霞介紹,項目首創“1企1樹”公益碳匯機制,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5周年之際,聯合45家本土愛心企業、家庭及個人助養古樹,所籌善款將用于深圳各轄區內古樹生長環境改善及活化利用,特殊樹木搶救復壯等工作,提升古樹健康水平與存活率。旨在通過號召公眾助養參與科學保護,建立“企業+家庭+個人”與古樹的情感鏈接,形成企業文化與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共生智慧,筑起守護鵬城古樹的“綠色長城”,著力打造全國首個“城市級雙碳公益IP”,實現深圳“雙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名片。
超30家企業、家庭及個人成為首批“碳路者”
活動現場,13歲的初中學生魏瀟鳴在父親的帶領下認捐了一株古樹?!肮艠浣洑v過時代的洗禮,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變遷,可以說是綠色國寶。我想用自己的壓歲錢助養一棵古樹,盡一份綿薄之力,讓古樹煥發新的生機?!蔽簽t鳴表示。
“南山區就有2棵600多年的古樹,這都是我們寶貴的自然遺產,具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希望通過助養古樹活動,能為深圳的青山綠水貢獻自己一份力量。”14歲的南山區育才二中學生湯千瑾說道。
記者獲悉,古樹助養活動引起了熱烈反響。截至8月15日當天,已有超30家企業、家庭及個人參與此次助養行動,成為首批“碳路者”。
探索創建國內首個“活體古樹碳匯數據庫”
據介紹,深圳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市自然資源和不動產評估發展研究中心創新構建森林碳匯評估體系,精準測算全市森林碳儲量796.5萬噸,并率先完成福田紅樹林藍碳交易試點,形成市場化“深圳方案”。研究顯示,一棵百年古樹年固碳量達1.84-3.67噸,生態價值顯著。
下一步,深圳市慈善會將攜手各方力量,持續推動項目深化,帶動深圳高品質碳匯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創新,為全國提供“古樹碳匯”標準化案例,探索創建國內首個“活體古樹碳匯數據庫”,為全國提供“古樹碳匯”標準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