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8322.26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6505.56億元,增長3.3%,工業生產在復雜環境中展現出強勁韌性。
尤為亮眼的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等能源行業的強勁增長與通用設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的突破,共同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核心動能。
結構優化:新引擎、新躍遷、新爆發
1. 能源革命引領增長新引擎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表現最為突出,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11.8%。這一亮眼成績源于深圳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積極推進粵東電力送深第二通道、紅海灣海上風電登陸、媽灣電廠煤機環保替代、中海油電廠升級改造、藏粵直流工程(深圳段)等項目。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開展南海天然氣登陸深圳管線前期工作。新增電源裝機200萬千瓦。終端用能電氣化比例提升至50%以上。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加快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產業“含綠量”。
▲圖源:圖蟲創意
2. 先進制造業的技術躍遷
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7.1%)、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8.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8.2%)的快速增長,體現了深圳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24年深圳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2.58%,穩居全國首位。新增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9.64%。騰訊、華為、大疆等頭部企業在核心零部件與系統集成領域的密集專利布局,有力推動了工業機器人產量。這種“硬科技強勁、軟實力不弱”的產業生態,構筑了深圳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獨特優勢。
▲2025年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圖為機器人彈鋼琴。圖源:IC photo
3. 高技術產品的爆發式增長
民用無人機(增長59%)、工業機器人(增長38%)、3D打印設備(增長35.8%)三大高技術產品產量飆升,折射出深圳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躍升。
以民用無人機為例,深圳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大疆等龍頭企業通過持續技術迭代與場景創新,成功將消費級無人機拓展至農業植保、物流配送等廣闊工業領域。
政策賦能:技改提質、集群聚力協同增效
上半年,深圳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飆升48.2%,這直接受益于2023年出臺的《關于新形勢下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若干措施》。政策提供最高5000萬元的智能化改造資助和30%的綠色化改造補貼,強力推動企業設備更新。
此外,深圳的“20+8” 產業集群相關政策自2022年6月實施以來,已取得顯著成效。
▲深圳南山區高新科技園區。圖源:圖蟲創意
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45萬億元、增長8.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 41.9% 。
2024年3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即 “20+8”產業集群 2.0 版本,在 1.0 版本基礎上動態調整集群門類,新增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群等。同時,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分為戰略重點、優勢拓展、基礎支撐、綜合提升四類,分類施策,精準培育,針對性配置不同資源,進一步鞏固優勢領域、鍛造中堅力量、補齊短板弱項 。
在政策推動下,各產業集群發展迅猛。
以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為例,為落實相關規劃和部署,增強裝備產業集群的基礎支撐作用,深圳市出臺《深圳市關于推動高端裝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符合條件的產品、平臺和項目,在產業政策、資金扶持、產業空間、人才獎勵、平臺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針對重大戰略性原創性項目,通過 “重大科技攻關專項 + 首臺(套)政策 + 市政府引導基金扶持 + 后獎補” 予以特別支持 。該措施強調突破重大裝備技術,在研發端,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計劃最高給予 3000 萬元資助;在應用端,鼓勵下游用戶企業為重大裝備研制提供技術改進等方面支持和反饋;在人才端,利用好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加大獎補力度,引進承擔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任務的人才團隊和個人 。
面向未來:破局、轉型與生態進化
深圳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帶動城市創新“硬核力”不斷提升。深圳上半年的工業穩健增長,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面對關稅戰、供應鏈重構等嚴峻挑戰,深圳憑借政策創新、技術突破與生態構建,展現了超大城市強大的經濟韌性。
未來,隨著“20+8”產業集群政策的深化落實以及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的加速培育,深圳有望在全球工業版圖重塑中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為探索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貢獻更具標桿意義的“深圳方案”,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
采寫丨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