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7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我國外貿“成績單”,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大韌性。
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其表現亮眼。
全國外貿總體態勢:穩中有進的結構性變化
2025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交出了一份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成績單"。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表現尤為強勁,總額達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則呈現8.79萬億元,下降2.7%。這一“出口強、進口弱”的格局背后,既反映出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也體現了我國外貿結構的持續優化。
▲圖源:圖蟲創意
從貿易伙伴看,我國“朋友圈”持續擴大,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5個。具體來看:
1、對其他金磚成員國和伙伴國進出口6.11萬億元,同比增長3.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28.1%;
2、歐盟為第二大貿易伙伴,占比12.9%,日均貿易額超150億元;
3、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
從外貿主體看,民營企業繼續擔當“主力軍”。民營企業進出口已連續21個季度保持增長,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適應力和創新活力。同時,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增長2.4%,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表明外資企業仍看好中國市場。
中國上半年外貿出口牛氣沖天。上半年順差達到5860億美元,增長幅度高達34.6%。特別是在6月,貿易順差更是創下新高,達到1147.7億美元 。去年全年順差為9922億美元,照此趨勢,今年有可能突破13000億美元。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在逆境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實現了“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的積極態勢。在這一宏觀背景下,深圳作為外貿“排頭兵”的表現尤為值得關注。
深圳外貿表現:領跑全國的"硬核"實力
在全國外貿大盤穩中有進的背景下,深圳外貿展現出更為強勁的增長勢頭。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深圳以不到全國0.0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進出口總值。
2024年,深圳以4.5萬億元的進出口總額重奪內地“外貿第一城”桂冠,其中出口實現“32連冠”。進入2025年,前5個月深圳進出口總值已達1.78萬億元,其中出口1.06萬億元,在全球貿易舞臺上書寫著新的華章。
▲深圳鹽田港保稅區。圖源:圖蟲創意
從增速看,深圳外貿展現出超強韌性。雖然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等不利因素影響,深圳外貿依然保持較快增長。
從貿易伙伴看,深圳企業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多元化布局成效顯著。前5個月,東盟、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是深圳市前三大貿易伙伴。其中:對東盟進出口2904.6億元;對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分別進出口2846.8億元、2166.7億元,分別增長7.8%、41%。同期,對韓國、墨西哥進出口增長,分別進出口978.2億、274.7億元,增長4.8%、5.2%。
從產品結構看,深圳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持續提升。前5個月,深圳市進口機電產品5877.6億元,增長18.8%,占同期深圳市進口總值的(下同)82%。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深圳機電產品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
從經營主體看,深圳民營企業活力十足,成為外貿增長的核心引擎。前5個月,深圳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23萬億元,占69.5%。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630.6億元,增長7.2%,占26.1%。
從貿易方式看,深圳跨境電商表現搶眼,成為外貿新動能。在“跨境電商之都”深圳,持續完善的支持政策和監管創新,優化了通關環境,吸引大量跨境電商市場主體和人才聚集。
從物流通道看,深圳港口優勢突出,為外貿提供強大支撐。鹽田港作為世界最大的單體集裝箱碼頭之一,每天都有超過4萬個標準集裝箱發往全球。上半年,鹽田港集裝箱吞吐量超758萬標箱,同比增長12.7%。這種高效穩定的港口體系,為深圳外貿企業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堅實保障。
深圳外貿分析:解讀"深圳速度"背后的密碼
深圳外貿不僅規模領先,更在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韌性建設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1、產業基礎雄厚:全球領先的先進制造與科技創新能力
深圳外貿的根基在于其全球領先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全球領先:深圳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重鎮,華為、中興、大疆等科技巨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今年前5個月,深圳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達75%。
“新三樣”出口爆發式增長:深圳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興領域占據全球供應鏈關鍵位置。
研發投入高,創新驅動明顯: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超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全國第一,為外貿產品提供持續競爭力。
2、市場布局多元:深度融入全球貿易網絡,降低單一市場依賴
深圳企業積極拓展新興市場,覆蓋了東盟、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立體化貿易網絡,有效分散風險。
3、政策創新先行:全國最優的外貿營商環境
深圳在外貿政策創新上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為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貿易環境。
跨境電商政策“給力”:2025年,深圳落地“離境即退稅”政策,企業退稅時間縮短至24小時內。
海關通關效率高:深圳海關推行“智慧口岸”改革,從深圳機場口岸出口貨物海關通關時長僅為9.6分鐘,貨物周轉效率提升了45%。
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推出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如“保稅+跨境電商”模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4、物流體系高效:全球級港口+智慧供應鏈
深圳擁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之一,物流效率直接影響外貿競爭力。
鹽田港:2025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2.7%,每周近百條航線連通全球。
深圳機場:跨境電商空運樞紐,生鮮產品48小時可達中東。今年以來,深圳機場口岸累計出口鮮果等農產品同比增長30.2%。
海外倉網絡覆蓋全球:深圳企業運營超350個海外倉,面積超380萬平方米,助力“中國制造”快速抵達海外消費者。
5、企業生態活力:民營經濟+專精特新企業集群
深圳外貿的核心驅動力在于其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生態。
民營企業占比超70%:華為、比亞迪、大疆等本土巨頭+大量中小外貿企業,形成"螞蟻雄兵"式外貿軍團。
專精特新企業眾多:截至2024年,深圳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25家;截至2025年5月,深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為2.1萬家。這些企業在細分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
跨境電商企業數量龐大:截至2024年,深圳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數量超過15萬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平臺上,有近一半中國賣家來自深圳;深圳賣家數量占亞馬遜平臺中國賣家的三分之一。
跨境電商市場巨頭加碼:全球跨境電商巨頭亞馬遜在深圳落戶全球首個創新中心,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建發股份投資1個億在深圳成立供應鏈公司,抖音、京東國際、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平臺加大在深投入力度。
深圳的外貿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產業、政策、物流、企業、市場五大優勢協同作用的結果。
未來,隨著RCEP深化、“一帶一路”推進,深圳外貿有望繼續領跑,并為全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采寫丨潘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