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8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衛信)近日,一則由深圳醫療科技企業發布的臨床腦機接口博士后研究員招聘公告引發關注,該職位聚焦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運動康復與語音重建領域的應用,標志著深圳在神經醫學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的前沿探索邁入新階段。
作為創新之都,深圳將腦機接口列為未來五年重點布局的顛覆性技術領域之一,推動產學研結合與產業化進程,為國家科技創新輸出更多深圳智慧。
腦機接口技術,簡單地說,就是“讀懂大腦”的技術,隨著醫療、通信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植入式腦機接口已進入臨床轉化加速期。在深圳,腦機接口技術也同步邁入臨床驗證和應用探索的新階段,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這樣科幻場景已逐漸照入現實。
6月,在市衛生健康委支持下,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腦機接口臨床評估與轉化中心暨腦機接口臨床研究病房”掛牌成立,打造專注腦機接口技術臨床研究的專用平臺,集中專業的醫療團隊與患者資源,促進科研向實際應用的轉化,為腦機接口技術的臨床驗證和應用探索提供標準化平臺。
發布該招聘公告的企業——深圳微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醫療級植入式無線腦機接口全棧技術研發的企業,其生產的腦機接口電極厚度只有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已掌握微創植入式腦機接口全鏈條自主技術,在高密度柔性電極、神經電生理專用芯片等底層技術上,實現從0到1的突破,完成基于高密度柔性電極和專用芯片的全植入體工程樣機。
公告顯示,此次招聘博士后研究員的工作地點是深圳二院。作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該院將腦機接口技術列為重點攻關方向,與北京天壇醫院、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神經研究所及清華神經調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在腦機接口領域已累計開展超過500例相關手術,涵蓋帕金森、癲癇、抑郁、阿爾茨海默、意識障礙等多種功能性腦疾病 ,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具備持續大規模臨床驗證能力的醫療機構之一。
臨床腦機接口博士后研究員正是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關鍵。該職位要求已獲得或即將獲得計算機科學、計算神經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或密切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的人士,入職后將深度參與“從芯片設計到臨床應用”的全鏈條研究,重點突破高精度神經信號采集、實時解碼算法優化等核心技術瓶頸。
同時,招聘要求透露出深圳對腦機接口人才的核心期待,需兼具計算機科學(信號處理、機器學習)、計算神經生物學(神經編碼機制)與生物醫學工程(臨床實驗設計)交叉背景。崗位職責涵蓋實驗范式設計、神經電生理數據采集(微電極陣列、EEG/ECoG)、機器學習模型構建等全流程,尤其強調“實時BMI系統開發”“運動偽跡去除算法”等前沿技術能力。
“我們希望候選人不僅掌握理論框架,更要具備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圳二院相關負責人指出,深圳正探索“神經外科 - 康復醫學 - 人工智能”團隊協作模式,例如通過可穿戴設備采集癲癇患者腦電信號,結合AI預測發作風險;利用運動皮層信號解碼技術,幫助中風患者重建肢體控制能力。
據了解,該招聘公告長期有效,應聘者可將個人簡歷、代表性論文及科研規劃發送至指定郵箱:554222618@qq.com。
深圳正以開放的姿態,邀約全球英才共同探索腦機接口技術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