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4日訊(記者 王斯涵 林恒鑫 通訊員 謝艷華)2025年7月2日,燕羅街道“薪火”專題百姓客廳(燕川社區百姓客廳)正式啟用。從1925年寶安縣支部的星火初燃到今日灣區芯城的藍圖鋪展,紅色基因始終是燕羅最厚重的底色。如何讓紅色歷史可觸可感?如何讓為民服務融入日常?燕羅用創新實踐交出答卷:以百年黨史會址為核,串聯村史館、文化廣場、兒童樂園等資源,打造跨越3萬平方米集“文化傳承、服務群眾、街道窗口”三大功能于一體的紅色綜合服務體,成為展現紅色基因與現代服務融合發展的示范窗口。
“百姓客廳”坐落在中共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會址旁,更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的特殊使命。燕川這片土地,名字里就藏著詩情畫意——因“燕雀成群、河川密布”得名。700多年前燕川陳氏開拓者在這里開村扎根,100年前深圳的紅色創業者選擇了燕川,點燃了深圳的紅色薪火,后來在這里召開中共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深圳地區召開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黨代會。
燕川社區深入挖掘本土“紅色基因”文化內涵,把黨群陣地升級成陣地親民、氛圍親民、服務親民的“百姓客廳”。這棟三層小樓室內面積只有1000平方米,卻把空間用到極致。一層560平方米,分動態和靜態兩個大區,左側偏動態、右側偏靜態,兩個大區面積相當,這里面藏著健康小屋、托育中心、自助服務區、影視資訊區、燕語書坊、社區達人共建區等許多“寶藏”空間。
一樓自助服務區。
一樓燕語書坊。
一樓社區達人共建區。
二樓AI黨史互動體驗區。
今年4月,燕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入選“全省黨群服務中心提質行動試點”。在燕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打造“百姓客廳”建設過程中,街道通過問卷調查、居民座談等方式精準對接需求,最終選址中共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會址旁。這里既是紅色記憶的守護地,更是群眾生活的幸福圈——文化長廊講述初心,景觀墻下共話家常,真正讓歷史“活”在百姓身邊。
一樓自助咖啡機。
百姓客廳非遺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