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6月30日訊(記者 韓翔 通訊員 歐陽征朝)2025年6月30日上午,在深中通道開通運營一周年之際,廣東交通集團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就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投資開發暨戰略合作簽約,共同推動深中通道從“交通樞紐”向“綜合地標”跨越升級。
深中通道是全球首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連接廣東深圳、中山和廣州。通車一年來,日均車流超8.6萬輛次,總車流超3150萬輛。
廣東交通集團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江通道科普基地。西人工島面積約為13.7萬平方米,形如海中鯤鵬。科普基地占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主題為“中國交通跨海工程技術發展”。
展項融合我國橋梁及海底隧道發展歷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歷程、深中通道創新成果等,同時突破傳統模式的數字化體驗場景,依托橋梁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構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讓游客從觀光式場景“穿越”至深中通道建設過程。
展廳還打造互動繪畫、AI風格拍照、知識問答等多套互動場景,設置互動式展陳、模擬駕駛、橋梁結構實驗等環節,激發青少年對工程技術的興趣。戶外還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鋼殼試驗段及多個工程實物構件,讓“歷史可觸摸”,在寓教于樂中,讓人親身感受超級工程背后的硬實力。
航拍西人工島。(本網資料圖)
在此次合作中,廣東交通集團所屬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廣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運營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西人工島基礎設施建設及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并確保項目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雙方將圍繞西人工島文旅項目深度合作,融合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多元業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工程+文旅”復合型文旅標桿項目。科普基地有望年內對外開放,首期開放研學服務體系,參觀者可分別從深圳、中山方向上島,統一從中山方向離島。
后續還將在嚴格保證交通運營管理功能的基礎上,運用科普教館、救援碼頭、停機坪等區域,逐步拓展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服務配套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功能,如開展海中看大橋、低空觀光飛行等項目。
海上遠眺西人工島。(本網資料圖)
西人工島高55米的風塔。(本網資料圖)
西人工島主樓。(本網資料圖)
此次簽約標志著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從交通基礎設施運營邁向文旅產業開發的新階段,是國家“交通強國”戰略與“文旅融合”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深圳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項目是深圳旅游發展大會后重點推進的標桿項目,對提升深圳全球文旅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交通集團總經理劉曉華表示,此次合作將充分發揮基建優勢賦能文旅創新,推動交通與文旅的深度融合,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交通+文旅”發展樣板。
航拍深中通道。(本網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