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專業型、“小而精”高校辦學模式。
支持深圳深化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完善低空飛行監管規則,探索開展跨境直升機飛行、公益服務等通用航空業務
……
6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 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深圳賦予了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的時代使命。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與“排頭兵”,深圳再次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
為何選擇深圳?——歷史積淀
與時代使命的雙重選擇
圖源:圖蟲創意
自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以來,深圳以“三天一層樓”的奇跡速度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傳奇:GDP從1979年的1.96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3.68萬億元,增速持續領跑全國、全?。粐壹壐咝录夹g企業突破2.5萬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累計達95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穩居全國榜首。然而,隨著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建成區面積達962.17平方公里,開發強度逼近50%)、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從2010年的88.5%降至2024年的79.53%)、國際競爭加劇(全球產業鏈重構與貿易摩擦頻發),深圳正面臨“成長的陣痛”:如何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桎梏,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華麗轉身?
深圳的答案,始終鐫刻在改革的基因中。從“三來一補”到“自主創新”,從“前海模式”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始終以制度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改革之城,深圳首創1000多項改革舉措,近3年87條“深圳經驗”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全國推廣。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圳要“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邁進,努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典范”。
2020年,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發布,涵蓋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科技創新體制等六大領域。截至2025年,首批清單中的40個事項已實現任務過半,為全國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樣本”。
6.10文件這次明確:更好發揮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國一盤棋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提供范例。
教育科技人才:從“單點突破”到
“鏈式融合”的協同創新
深圳的改革,始終以“創新”為靈魂。此次《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領軍企業將化身“出題人”,與高校、科研機構攜手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形成“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驗題”的創新閉環。例如,華為與高校聯合設立實驗室,聚焦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2024年4月25日,北京,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開幕。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顏寧出席全體會議并演講。圖源:東方IC
為釋放創新活力,深圳醫學科學院被賦予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經費使用的自主權,科研人員得以擺脫繁瑣的行政束縛。同時,“科研項目經理人制度”的探索,讓項目管理更貼近市場需求,從“論文導向”轉向“成果導向”。此外,深圳正探索“小而精”的高校辦學模式,推動高職教育與技工教育融通發展,為破解“用工荒”與“就業難”的矛盾提供新思路。
金融數據賦能:從“工具革新”到
“生態重構”的深度融合
金融與科技、數據的深度融合,是深圳改革的另一張王牌?!兑庖姟诽岢?,要健全科技型企業信貸、知識產權證券化等規則體系,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特定領域的私募基金,為科技企業提供更靈活的融資渠道,讓資本市場成為創新的重要推手。
圖源:東方IC
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深圳將探索數據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機制,推動交通、地理、氣象等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醫療數據的合規共享正加速AI輔助診斷技術的落地;氣象數據的開放則催生出智慧氣象服務新業態,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底座。
僅以騰訊為例,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回到深市A股上市就成為了可能。若能成真,這將極大地改變深市A股的面貌,從而強力刺激全社會科技創新。而放眼整個大灣區,這樣的金寶貝數不勝數。
開放型經濟:從“窗口”到
“樞紐”的全球鏈接
深圳的開放,已超越“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初級階段。此次《意見》提出,要支持深圳開展跨境直升機飛行、公益服務等通用航空業務,探索“兩頭在外”的保稅維修業務試點,讓深圳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和規則制定的參與者。深圳還將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研究,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領域的適用性。這一舉措不僅將提升深圳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地位,更有望為人民幣國際化開辟新路徑,讓深圳成為全球數字貨幣規則的“試驗場”。
更引人注目的是,《意見》指出,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一舉措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邁出關鍵一步。根據政策設計,符合條件的港股上市公司可登陸深交所,實現“A+H”股雙融資平臺運作。
治理模式:從“經驗復制”到
“制度輸出”的智慧引領
深圳的改革,始終以“可復制、可推廣”為目標。此次《意見》強調,要健全科學化、精細化、法治化的治理模式。深圳將探索“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讓跨境貿易糾紛更高效地化解;深化數字政府改革,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這些改革舉措不僅優化了深圳的營商環境,更讓“深圳經驗”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方案”。例如,深圳的“跨境信用數據傳輸和認可機制”已被國家推廣,未來或將有更多“深圳智慧”走向全國,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
圖源:東方IC
改革進行時:從“試驗田”到
“示范田”的華麗轉身
深圳的改革,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范區,再到如今的“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深圳的角色不斷升級——從“探路者”到“領跑者”,從“試驗田”到“示范田”。
《意見》的印發,標志著深圳改革進入“深水區”。但深圳的底氣在于,它不僅有敢闖敢試的勇氣,更有系統集成的智慧。在推進改革的同時,深圳將完善重大風險識別及系統性風險防范機制,確保改革“蹄疾而步穩”,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風險防控的有機統一。
改革:深圳永遠的“進行曲”
深圳的改革,是一部永不停歇的“進行曲”。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范區,再到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深圳始終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路徑。此次《意見》的印發,不僅為深圳注入了新動能,更為全國改革提供了新范式。
未來,深圳將繼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四鏈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為抓手,以“開放合作”為路徑,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座“改革之城”的故事,也必將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大敘事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采寫丨王睿 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