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6月6日訊(記者 范洋航)6月6日,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海洋發展局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共同舉辦的2025年"全國放魚日"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深圳大鵬新區與香港東平洲島交界海域成功舉行。此次活動旨在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市民海洋保護意識。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合作,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深港兩地的政府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港澳漁民及市民代表等200余人參與。深圳市海洋發展促進中心作為承辦單位,協同各方共同完成了此次具有創新意義的增殖放流活動。
增殖放流是通過科學評估后,向公共水域投放適宜的水生生物苗種,從而達到恢復漁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手段。本次活動深圳方面放流了35萬尾紫紅笛鯛魚苗、330萬尾斑節對蝦苗以及200尾條紋斑竹鯊苗,香港方面則放流了23500尾包括赤點石斑魚、星點笛鯛、黑鯛、黃鰭鯛、真鯛在內的多種經濟魚類幼魚。
據統計,自1987年啟動增殖放流工作以來,深圳市已累計投放各類水生生物苗種超過4.5億單位,包括蝦類4.2億尾、海水魚苗3000余萬尾,以及大量貝類、珍稀物種等,為區域海洋生態修復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深圳正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此次活動是深港兩地深化大灣區海洋生態保護合作的重要實踐。通過聯合行動,不僅探索建立了區域漁業資源養護的長效機制,也為規范民間放流行為樹立了示范標桿。
深圳市海洋發展局特別提醒公眾: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需遵循科學原則,選擇適宜物種和數量,并按規定履行審批手續。避免盲目放生可能帶來的生態風險,共同維護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