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福布斯》援引《2025年世界富裕城市報告》(The World’s Wealthiest Cities in 2025)的一篇報告讓全球金融圈炸開了鍋——深圳以142%的財富增長率,力壓紐約、東京等老牌豪門,登頂“全球增長最快財富中心”。
這座45年前還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
憑什么把百萬富翁數量
干到全球第28位?
讓我們掀開特區財富密碼的底牌
特區基因:
政策紅利如何引爆資本狂潮?
40多年前,當剛成立不久的蛇口工業區豎起“時間就是金錢”的標語時,恐怕沒人能想到深圳這個邊陲小鎮會蛻變成如今這幅景象。從土地拍賣“第一槌”敲響市場化春雷,到深交所開市鐘聲催生造富神話,深圳把政策試驗田玩出了新高度。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更是給深圳的發展勢頭加上了強勁buff:自貿區+國際科創中心+金融開放試驗區,政策疊加效應有多猛?據深圳市商務局數據,深圳2024年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突破9700家大關,以9738家的總量蟬聯全國首位,同比增幅達21.7%;服務貿易領域同步發力,進出口總額首破1400億美元關口,創下1402.4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實現規模與質量的雙重突破。更具標志性的是,深圳通過舉辦全球影響力的招商大會,吸引歐美亞35國逾700家跨國企業深度參與,構建起覆蓋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引力場,將"制度紅利"轉化為實打實的國際競爭力。
科技造富:
中國科技巨頭“復仇者聯盟”戰力解析
如果說紐約的財富在華爾街,硅谷的財富在車庫創業,深圳的財富密碼就藏在粵海街道。這個神奇的單位轄區,聚集著騰訊、大疆、中興等科技巨頭,活脫脫科技界的“復仇者聯盟”。

無人機界的滅霸,大疆帶著深圳軍團拿下全球70%市場,美國五角大樓嘴上說著不要但暗地里都得含淚采購;比亞迪電池裝車量占國內30%以上,疊加欣旺達等電池生產企業后深圳企業占比近60%;華為中興雙雄合璧,國內5G基站半壁江山盡收囊中。更別提深交所這個“財富印鈔機”,創業板一千三百多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3萬億,把“科技-資本-產業”演變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有段子說:“在深圳科技園扔塊磚頭都能砸中三個千萬富翁。”
人才戰爭:
32歲均齡的“搞錢之都”有多野?
這座平均年齡32.5歲的城市,把“搞錢”刻進DNA!別的城市搶人才送戶口,深圳直接送錢!各種人才政策層出不窮,不要論文職稱,只要你能實打實搞出硬核科技,補貼不用你找它,它自己會追著你跑。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深圳2024年全年新引進人才入戶10.4萬人,新增高水平創新團隊36個、高層次人才2000人、高技能人才5.2萬人。國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選人數均創歷史新高,920名深圳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7人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達46.1萬人年,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爆棚”的人才數量,直接把粵海街道的咖啡館都逼成了“科創路演廳”。
達摩克利斯之劍:
從“暴發戶”到“多面手”的蛻變之艱
當全球還在為深圳的造富神話驚嘆時,這座城市的掌舵者們早已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地平線。從“三來一補”到硬核科技,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這座青春之城正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范式。
站在大灣區C位的深圳深知,財富增長的動力不在榜單上,而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在產線的機械臂間、在數據的比特流中。當紐約的投行精英還在計算市盈率時,深圳碼農正在用代碼重構商業邏輯;當東京的百年企業守著精密制造秘方時,深圳創客已在柔性電子皮膚領域突破納米級傳感技術。

但榮耀背后亦有隱憂:國家級實驗室數量僅為北京7%、建設用地開發強度逼近50%警戒線、金融話語權尚不及香港半數……這些數字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警示著從“科技暴發戶”向“全能型選手”的蛻變之艱。正如新世界財富專家所言,深圳需要構建更具包容性的財富生態——既要大疆無人機翱翔天際,也要城中村創客獲得天使投資;既要前海金融巨艦破浪,也要量子計算實驗室的靜水深流。
瞭望未來,“多中心網絡化”的深圳新格局正在展開:河套深港科創區串聯起大灣區的創新鏈,前海自貿區架設起資本出海的新通道,而深汕特別合作區的萬畝產業用地,正靜候下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降臨。這座城市用行動詮釋:真正的財富密碼,是制度創新與科技革命的雙向奔赴,是市場活力與政府智慧的琴瑟和鳴,更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與包容失敗的胸襟共同熔鑄的現代文明樣本。
采寫丨胡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