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深圳交出了一份“穩中帶勁”的經濟答卷:GDP同比增長5.2%,工業增加值增速4.2%,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消費回暖、外貿韌性顯現。
細看數據背后的故事,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的增長密碼早已刻在基因里——創新企業敢闖敢試的銳氣、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底氣,正成為深圳穿越周期的“壓艙石”。

工業新動能:
從“制造”到“智造”的進化論
深圳工業的“新引擎”正在轟鳴。
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暴漲56.3%,而更亮眼的是高技術產品的爆發: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48.2%,工業機器人增長40.1%,充電樁產量也跑出11.5%的增速。這些數字背后,是深圳企業用“硬科技”撕開傳統產業天花板的決心。
· 比亞迪“新能源狂飆”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一季度新能源整車制造增長53.2%,深汕汽車工業園里,機械臂揮舞的節奏比深圳灣的潮汐還要密集。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從電池、電機到智能駕駛系統,深圳本土供應鏈貢獻了超70%的零部件,這種“深圳造”生態讓企業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 新凱來“半導體突圍戰”
今年3月,脫胎于華為的新凱來在上海半導體展上,攜31款全自研設備“炸場”,技術參數比肩國際巨頭。這家注冊僅三年的國企,在美國試圖用禁令砌起技術高墻時,用硬核創新鑿穿壁壘。它的崛起證明:深圳的工業升級,不僅是存量優化,更是從0到1的原始創新。
“智變”引擎也在推動經濟“質變”。
1-3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9.1,其中,工業投資中技改投資增長61.8%。各類投資爭相涌入背后,是深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改革創新的賦能,是全球投資者堅定看好深圳,選擇深圳,共贏未來。
消費新活力:
煙火氣里藏著“未來感”
深圳的消費,是科技賦能下的新場景革命。1—3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增速比1—2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
“以舊換新”,在舊家電里挖出新藍海。
截至4月21日,深圳通過“以舊換新”帶動汽車銷售3.9萬臺,銷售金額97.7億元,其中超70%為新能源車。這背后,正是深圳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建設成效的持續顯現。
真金白銀的政府補貼有效激發了市民“煥新”消費熱情,除汽車外,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分別同比增長59.3%、27.9%、53.1%。
“科技+消費”的打法,讓深圳的智能硬件市場持續升溫。
科技新秀影石創新的線下體驗店里,消費者用舊手機換購全景相機,店員笑稱:“現在年輕人換設備比換衣服還勤快。”這款“深圳智造”的全景相機連續六年市占率全球第一,#紐約市民凌晨排兩條街長隊買中國相機#更是火上熱搜。

此外,1月華為暢享70X正式發布;2月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系統;3月華為舉辦Pura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一季度,全市新增首店、旗艦店、新概念店共計258家。
深圳低空經濟的崛起,讓無人機送快遞正在成為日常。一季度,深圳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48.2%,在深圳南山,大疆的無人機每天穿梭于寫字樓之間送咖啡。這些“空中精靈”不僅送快遞,還參與電網巡檢、農業植保,開辟萬億級新賽道的藍海市場。
外貿新韌性:
從“貼牌出海”到“技術出海”
深圳一季度進出口總額9901.04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進口4045.99億元,增長7.1%,出口5855.05億元,同比下降8.7%。
但深圳外貿的韌性不容小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6%,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持續增長。更關鍵的是,深圳企業正從“賣產品”轉向“賣方案”。
掌控著非洲40%的手機市場深圳傳音控股,通過藏在手機里的“生態密碼”——預裝金融、社交、電商APP,成為了非洲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商。一季度,其海外營收占比超90%,用“本土化創新”打破“低價低質”偏見。
面對關稅沖擊,深圳快速提供穩外貿政策支持,從展會補貼到進口貼息,為企業“出海”減負。華大基因因此受益,3月中標沙特9.5億訂單,一季度出口東南亞的檢測設備同比增長35%。“政府幫我們對接沙特醫院,現在中東客戶追著要訂單。”一位外貿經理感慨。面對不確定的國際市場,深圳首推“跨境電商保”,護航千萬跨境企業出海。
企業創新力:
深圳的“隱形冠軍”們
深圳經濟的活力,還藏在“悶聲發財”的隱形冠軍里。
一季度,立訊精密在沙井智能模組基地投產,為蘋果、華為供應精密連接器,技改投資增長61.8%;西門子醫療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基地落地,推動深圳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增長38%;微眾銀行一季度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800億元,90%的審批通過AI完成,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

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深圳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余額98058.95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制造業融資成本、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雙降”,金融輸血實體經濟在創新中穩步前行。
深圳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印證了: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持續創新的勇氣。當傳音在非洲建起研發中心,當新凱來攻克半導體設備,當比亞迪把充電樁賣到北極圈,這座城市早已把“危機感”轉化為“進化力”。下一個季度,深圳或許還會面臨出口壓力、庫存積壓等挑戰,但只要有“敢闖”的企業、“敢扶”的政策、“敢試”的市場,這座城就永遠值得期待。
作者丨湯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