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40多年來,深圳不但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也創造了文化發展的奇跡。一批批文藝人才扎根特區建設發展、挺立改革開放潮頭,結下深圳文藝事業的豐碩果實,持續推動著深圳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
我們特此開設專題文藝品牌欄目《深圳文藝家》,從深圳文藝家的成長、奮斗歷程和藝術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現深圳文藝家精湛的藝術素養和精彩的藝術心路,讓藝術之光閃耀在城市的星空。
深圳新聞網2024年8月22日訊(記者 萬小藝)一枚幾厘米的橄欖核到了核雕藝人手中,只需一雙手,一把刻刀,就能令大千世界的人物風景、飛鳥走獸,現于方寸之間。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小小的橄欖核上展現、傳承……
從古老的漁村船屋,到現代化的城市景觀,胡堂山用刻刀,雕刻出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的城市風貌變遷。每顆方寸大小的橄欖核上,都無聲訴說著這座城市蓬勃發展的非凡歷程。耗時五年半,這組由15個橄欖核組成的《深圳之春》,在2019年12月,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
談到自己創作的藝術理念,胡堂山總結道:“做藝術,要腳踏實地,守正創新,守住初心。”
胡堂山
從好動男孩到腳踏實地的學徒
胡堂山的家里經營古玩生意,也負責代理核雕大師謝才元、鐘秀琴夫婦的作品。在家庭的影響下,胡堂山對雕刻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從小就喜歡拿著刀刻刻畫畫。從家里的木質家具,到學校的課桌椅,都有胡堂山“創作”留下的痕跡。
初中時,胡堂山讀到了《核舟記》中“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描述,就請教謝才元,如何能雕出書中的核舟。看著小小的核舟在謝才元的刀尖下逐步成形,胡堂山對這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驚嘆不已。他毅然決定要拜謝才元為師,學習核雕藝術。
胡堂山(中)與師父、師娘。(受訪者供圖)
巧奪天工的技藝起始于最平淡的基本功。剛入門時,胡堂山每天的練習就是鏟直線,光是這種直線就鏟了一兩個月。練好了直線,緊接著還有橫線和圓圈的練習。枯燥無味的重復不斷考驗著胡堂山的體力、精力和耐心,他曾想過放棄,但最終仍然選擇了堅持。
在一刀一劃、一鏟一刻的漫長過程中,改變也在悄然發生。慢慢地,通過直線、橫線、圓圈的組合,胡堂山逐漸能夠一點一點做出自己的核雕作品,“這讓我非常喜悅,也很有成就感?!焙蒙秸f。
參加工作后,胡堂山也沒有放棄雕核雕的技藝,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創作。幾年后,胡堂山將業余做成了專業,也將核雕作為自己的藝術事業。
胡堂山核雕作品
深圳之春恰逢山花爛漫
胡堂山過去的創作,沿襲老一代核雕人的傳承,專注于羅漢頭等傳統題材。后來,經過在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習,胡堂山對傳統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有了一種新的理念和突破?!安还庖龊脗鹘y,還要不斷開拓。我一定要以傳統融入當代,做出不一樣的,有中國特色的核雕。”
山花獎是中國民間文藝的國家級大獎,是民間文藝家都夢寐以求、競相追逐的最高榮譽,也是胡堂山和師傅、師娘的心愿?;仡欉^去獲得過山花獎的作品,胡堂山發現,傳統的核雕在數以萬計的同類參選作品中往往難以脫穎而出。要想出彩,就要在題材上創新,將傳統融入當代。
然而,這個想法提出后,遭到了師傅和師娘的反對,老一輩的藝術家有守住傳統的藝術堅持?!拔覀儺斎灰刈鹘y的底線,但也不能被傳統的思維禁錮,我們需要有所突破。守正創新,既守住傳統,又創出新品。通過我們的創作,用傳統的雕刻技法來創作當代的精品?!弊罱K,胡堂山成功說服了師傅和師娘。
核雕作品《深圳之春》(受訪者供圖)
從構思設計到合作雕刻,胡堂山和師娘花費了五年半時間完成了《深圳之春》。夙興夜寐創作的日子里,胡堂山經歷了諸多艱苦辛酸。他自嘲為了創作,自己不知不覺都變得蒼老了?!暗俏也缓蠡?,因為《深圳之春》,我師傅實現了心愿,我也達到了我的目標?!?/p>
胡堂山是深圳建市40多年來,首次在山花獎上摘得最高獎項的深圳民間文藝家?!拔液芗印渡钲谥骸纺苣玫缴交í劊驗槲沂巧钲谌?,所以我對這個作品特別有感覺?!?/p>
在胡堂山看來,正是作品中雕刻了深圳的時代變遷和獨特的人文風物,才使他能夠獲得這項民間文藝的最高榮譽。而通過胡堂山的創作,深圳民間文藝事業的發展也實現了山花獎獎項上“零的突破”。“這是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深圳成就了我,我也為深圳做出了貢獻?!?/p>
核雕作品《深圳之春》(部分)
在深圳推廣非遺的核雕藝術家
對胡堂山來說,核雕非遺不僅是體現傳統的作品,更是日常生活中,人們能夠看到,能夠參與的一種生活方式?!啊娙艘娢镆娚睢褪俏覀兎沁z社區的口號。見人,就是人們能看到傳承人正在傳承非遺手工藝;見物,就是要有好的作品,見生活,就是作品里面要有生活的氛圍?!?/p>
近幾年,胡堂山開展了“非遺在社區”核雕、泥雕系列公益培訓活動,通過普及非遺知識,傳授核雕技藝,讓社區居民能夠去親自動手,感受非遺的魅力。“我們會在雕完后刻上制作人的名字,這就成了制作人自己的非遺作品?!惫爬系姆沁z就這樣接地氣地走進了鄰里之間。
胡堂山核雕作品
很多喜歡雕刻的小朋友也積極報名了胡堂山的培訓課程。考慮到這部分學生還無法達到核雕對力量和年齡的要求,胡堂山把授課內容調整為了從核雕延伸而來的泥雕。
他專門磨制了竹刀,教小朋友學習“三刀定位,五刀開點”的刀法?!拔沂怯杏媱澋?,先教他們掌握刀法,以后他們長大了,換個工具和載體,就能夠上手做核雕了?!焙蒙叫χf:“很多小朋友因為核雕成了我的忘年之交,我也在物色好苗子,希望把核雕傳承下去?!?/p>
胡堂山傳授核雕技藝(受訪者供圖)
對胡堂山來說,深圳改革開放的發展,不光是經濟上的發展,更是文化上的發展?!吧钲诓辉偈沁^去人們眼中的‘文化沙漠’,而像是一片文化的綠洲。”胡堂山在深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藝術追求,也見證了深圳文化創作氛圍的日漸濃郁和對藝術的包容與鼓勵。
胡堂山說:“藝術,可以改變人生,可以改變生活,但是所有的幸福不是憑空而來,都是靠自己奮斗出來的。在奮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守正創新。守住老祖宗傳給我們的非遺手藝,去進行創新。把我們的作品融入當代,融入我們所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