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持續開拓創新、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12-07 09:55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持續開拓創新、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評論員 晉玉東

連日來,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等各類高端峰會,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許多新產品、新技術首次亮相,引來社會廣泛關注和稱贊。

在眾多峰會、論壇當中,各類新產品新技術光彩奪目、精彩紛呈。“高交會”展覽面積40萬平方米為歷屆最大、17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首次亮相、舉辦各類論壇等活動148場、28個國家和地區21.4萬人次觀眾現場參觀……亮眼數據再次展現“中國科技第一展”的獨特魅力。隨之舉辦的“海博會”更是耀眼,設置了海洋港口與航運、海洋油氣與礦產資源開發、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與環保、海洋漁業等七大板塊應用場景,1000多家展商、7000多個展品線上線下參展,這是我國舉辦的首場海洋經濟展會,對于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對于深圳面向未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意味著重大機遇。

在這些高端峰會、論壇成功舉辦和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的背后,彰顯的是深圳強勁的經濟發展實力和光明的經濟發展前景,同時也凸顯了深圳在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決心魄力。

今年年初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發展形勢,深圳市既注重解決市場主體當下面臨的棘手困難問題,也著眼于長遠的社會經濟順暢循環,密集出臺了紓困解難“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促消費“30條”、工業經濟“30條”、經濟穩增長“30條”等5個“30條”以及“20+8”等政策,旨在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據悉,截至10月底,深圳5個“30條”政策惠及企業超100萬家,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400億元。前三季度,深圳經濟同比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正是一系列“及時雨”般的惠企政策措施,支撐起了這些光鮮耀眼而又難能可貴的“數字”,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隨著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逐步強化、社會經濟運行的持續暢通,深圳市出臺的5個“30條”穩增長政策、“20+8”產業集群政策等帶來的優勢和效益以及對周邊、產業鏈產生的帶動效應將進一步彰顯。

制造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是增強一個城市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基礎,更是現代化新興城市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壓艙石”“頂梁柱”。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圳市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推動經濟民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未來實現“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的美好期許和諄諄囑托,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陌生地帶、體制機制弊端等大膽探索、細心求證,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持續用好用足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經濟發展“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等不來、要不來,必須自己掌控、自己發展。展望未來,破解“卡脖子”問題,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大力發展科技、廣納國際人才,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圳要發揮政策優勢、區位優勢、自身優勢,率先探索“科技攻關新型體制”。現階段,深圳市國際化程度高、新興產業眾多,屬于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在全球人才、資本、技術、產品、信息等創新要素加速流動境域下,要緊緊抓住“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這兩個關鍵,堅持企業和市場主體地位,先行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體制,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持續推進新型科技攻關體制機制創新發展。

[編輯:梁煖 陳蘇雅] [責任編輯:鄭曉鵬]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艾草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免费亚洲午夜 | 拍精品AⅤ国产精品拍在线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