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強
對于深圳來說,經濟發展的表現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某種意義上,深圳經濟發展的“穩中向好”,在一定程度映照國家經濟發展的“穩中向好”。
深圳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深圳2022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上半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15016.91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高于全國、全省水平。
不僅如此,深圳憑借這一增速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實現階段性反超、領跑。讓人直呼:“圳”靚!
深圳,從來都是一座有“速度”的城市。比亞迪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64萬輛,同比增長314.9%;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1%;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產量分別增長174.0%、164.0%、67.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0.8%,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1.9%,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投資增長70.0%;社會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其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145.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70.5%……一系列高增長,標注著令人折服的“深圳速度”。
深圳,從來都是一座續寫“奇跡”的城市。但是,奇跡不是平白無故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實打實奮斗拼搏中創造出來的。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沖擊下,深圳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在這樣的形勢下,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不拼不行,愛拼的深圳,唯有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越是艱險越向前。
愛拼的深圳有多拼?5個“30條”為證。從3月起,深圳連續推出5個“30條”,分別以為企業紓困解難、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促消費、穩工業經濟、穩增長為目標,形成相互支撐、長短結合的系列政策,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支持利好。
第一個助企紓困“30條”,惠及各類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預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750億元。到目前為止,已落實減負超過570億元。同時,深圳迅速有力地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政策,預計累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1360億元左右。據市發改委最新數據,目前已完成減負766億元左右。助企紓困,“圳”拼了!
第二個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促進市場主體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據初步統計,2022-2025年,市本級財政將為此直接投入超過300億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圳”拼了!
第三個促消費“30條”,第四個穩工業經濟“30條”,第五個“30條”《關于扎實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也接連發出,為廣大市場主體“輸血”“活血”,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讓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圳”拼了!
深圳,從來都是一座給人帶來“希望”的城市。“深圳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到處朝氣蓬勃,這種氛圍對團隊也是一個激勵。”在深圳光明科學城,科學家崔俊峰團隊來了就不想走。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在深發展的人才信心滿滿,“我想在最前沿的行業啃最硬的骨頭,在最好的時代攀最高的山峰。”奧比中光科技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源浩說。多少人用“不想走”表達對深圳的致敬,多少人都以“攀登者”的姿態,與這座希望之城、活力之城共生共榮。
深圳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工業生產恢復較快、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9%,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逾50%;消費市場逐步恢復,網上零售快速增長;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總額超16000億元……是“圳”拼,是“圳”靚,也是“圳”好。
在壓力下展現出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特點,深圳不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嗎?關注深圳“半年報”,體會“靚拼好”,讓人不僅對深圳經濟發展更有信心,也對中國經濟發展更有信心。
愛拼才會贏,善搏可奪魁。只要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著一仗打,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一定能夠抓住歷史機遇、贏得發展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