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丨馬立明
從5月1日起,深圳拿出1億元用于補貼消費者購買手機、無人機、電視、冰箱、洗衣機等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等產品,最高可以補貼2000元。打一個比方,一臺2300元的空調,就能獲得政府補貼近350元,相當于打了8.5折。真金白銀,補貼到位,力度之大,這補貼力度往年還是少見的。據說,這一波的補貼總共有5億元消費券,接下來還包括了餐飲、休閑、服飾、書籍、珠寶等。消費券的目的是鼓勵市民在節日消費,拉動內需,全力保住經濟。
之所以政府要派錢,補貼大家購物,其實是在疫情環境下的一個必要舉措。近段時間,深圳經歷了疫情的接連考驗,在這種態勢下,經濟需要打上“強心針”。政府的積極干預是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當宏觀經濟出現重大挫折時,政府是有必要出手“救市”的。這次深圳市之所以大力派發消費券,一方面是給民眾實惠,鼓勵民眾大力消費,重新激活消費者購物的沖動。另一方面也是為商家提供助力,促使民眾光顧商家,讓零售業、飲食業和服務業獲得提振。5億元的消費券的購物力度不可謂小,體現了深圳市政府的一片苦心。
深圳之所以成為深圳,離不開一代一代的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共同打造出的經濟奇跡。民營經濟,是我們城市的活力與希望所在。當商家艱難的時候,政府出手是非常必要的。希望這次消費券的發放,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是一次“雪中送炭”。
重建信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長期的行動。一個根本性的原則是,我們在實現動態清零的同時,也要竭盡全力保住經濟活力。深圳這一波“五一”消費券行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帶來了積極的信號,未來將有更多的實惠逐漸落實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