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10點左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結束183天的太空飛行,安全回家。此次太空飛行不僅表示著中國航天事業跨越邁向新征程,更彰顯了中國航天人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頑強意志。
中國航天人把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寫入太空宇宙中,凝結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我們廣大基層干部要努力學習并弘揚這種載人航天精神,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將航天精神內化于心,將航天力量外化于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甘當“特別能吃苦”的基層干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吃苦”二字,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二號”,從“嫦娥五號”到“天問一號”,一步又一步,一程又一程。中間經歷了無數生理上、心理上的艱苦,有過頂著炎炎烈日、飛沙走石在沙漠試驗的日子;有過不分晝夜、廢寢忘食的在實驗室攻關的模樣,因為有信仰,任何困難和苦痛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廣大的基層干部要學習這種“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在面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時要勇于面對,想盡一切去克服和解決,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攤,以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的做好基層中的每一項工作。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甘當“特別能戰斗”的基層干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實現了一批重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輝煌成就,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終于變成現實。這背后離不開“特別能戰斗”的航天團隊。廣大的基層干部要學習這種“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在應對基層工作中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時,要鼓足干勁、勇于斗爭、敢于斗爭,發揮“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做好為民服務的基層工作。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甘當“特別能攻關”的基層干部。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院士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當時中國的航天事業“一窮二百”,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別人能搞的,我們中國難道不能搞?”,從此帶領科研工作者們開啟了中國的航天發展之路。他們知難而進不言難,迎難而上不畏難,在重重困難面前百折不撓,在道道難關面前決不退縮,堅定不移在航天事業中“扛大旗”“挑大梁”“攻大關”,在太空中一次次的刷新了中國高度。廣大的基層干部要學習這種“特別能攻關”的精神,在面對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時,敢于克服種種困難、迎戰各種考驗,以一種能攻關、敢攻關、善攻關的自信態度,盡銳出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做好基層工作。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甘當“特別能奉獻”的基層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一句話“選擇吃苦也就是選擇收獲,選擇奉獻也就是選擇了高尚”。在航天事業發展中,無數的航天人舍棄了自己與父母、伴侶、孩子的相處時間,選擇了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奮斗。有的甚至一輩子甘做“幕后英雄”,幾十年默默無聞。廣大基層干部要學習這種“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基層工作中,切切實實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在平凡的崗位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在基層工作中努力發光發熱。(劉楓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