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評論>深網時評-春天的故事>

偉大事業需要開拓創新

條評論立即評論

偉大事業需要開拓創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

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結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擋黨和人民前進的步伐。

理論創新結實累累。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理論創新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走向勝利的法寶。在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先后探索建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實踐創新成績斐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和社會發展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

制度創新持續推進。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創建革命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為新中國國家制度的構建奠定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時期,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進入新時代,制度創新不斷釋放生產力。從雄安新區到支持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到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文化創新活力迸發。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各類創新不竭的精神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創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先后推出“雙百方針”“二為方向”等指導方針,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后,黨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福建泉州“宋元中國的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文創變身“網紅”,《唐宮夜宴》“出圈”......無一不是中華文化繁榮昌盛的驗證。

正是一次次的開拓創新加快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讓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偉大事業需要開拓創新,開拓創新造就偉大事業。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時代要求,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李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柯霈昕]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亚洲成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韩国日本一区 |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