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深度揭秘:笑話!湖北抗疫前線怎么可能沒有深圳的醫療隊?

條評論立即評論

深度揭秘:笑話!湖北抗疫前線怎么可能沒有深圳的醫療隊?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不少深圳市民因此收到老家親朋好友的質疑信息,無不對謠言感到憤怒和納悶,對親友輕易信謠則哭笑不得。

2月9日深圳首支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儀式。

原標題:笑話!湖北抗疫前線怎么可能沒有深圳的醫療隊?

晶報2020年4月17日訊 2月24日前后,一則帖文《醫療支援武漢,為什么深圳最尷尬》在全國瘋傳,文中稱“號稱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與北京、上海、廣州齊名的特大城市深圳,在這次疫情發生之后卻幾乎沒能派岀任何醫生、護士支援前線!主要原因:深圳所有醫院和醫療機構都已經改為民企經營,完全私有化!”

不少深圳市民因此收到老家親朋好友的質疑信息,無不對謠言感到憤怒和納悶,對親友輕易信謠則哭笑不得。

那么,事實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一則武漢市按下“暫停鍵”的消息牽動著所有人的心。而此刻,距離武漢一千多公里的深圳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支援湖北的各項安排也在悄然進行中……2月9日20點37分,深圳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13名醫護人員到達武漢。他們的到來無疑為最艱難時期的武漢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從2月9日至24日的半個月間,深圳陸續派出5支醫療隊,共77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武漢和荊州的抗疫一線。

相比于其他一線城市而言,深圳本身的醫療資源并不特別突出,甚至可以說醫療資源比較緊張,在如此情況下,還要派出多支醫療隊支援湖北,深圳有什么底氣這么做呢?

綜合實力強,支援底氣足

深圳是因為改革開放而崛起的經濟特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常年在各種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金融、科技、營商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優勢,鑄就了現在的深圳支援外部的底氣。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深圳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快速響應啟動高速運轉。深圳在采取果斷有力的防御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的同時,還保障民生讓城市有序運轉,讓市民的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響。此外,深圳全力支持湖北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馳援行動。為了確保打好深圳市內和援助湖北“雙線戰役”,深圳市委市政府服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不斷強化支援湖北救治力量,先后派出多支醫療隊奔赴前線,并多次對湖北等地區捐助物資。與此同時,深圳還積極開展心理援助“安心行動”,對湖北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和患者提供心理干預和疏導,并逐步向全國推廣……而這一切得以實現的前提是深圳深厚的綜合實力。

17年前,深圳華大基因用十幾個小時就測出了SARS病毒序列,96個小時就做出了SARS病毒酶聯免疫試劑盒,并向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酶聯免疫試劑盒。17年后,仍然是深圳,仍然是華大基因,迅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并快速送到國內外一線人員手里。這就是以科技為代表的深圳綜合實力的體現。抗擊疫情過程中,深圳以綜合“硬”實力率先起跑。從提前預警、依法防控,到民生保障,再到科技防疫,處處都是深圳綜合實力的體現,處處都展現了深圳全方位戰疫的速度和力量。

深圳以綜合實力的優勢帶動著社會各方面快速發展。以醫療事業發展為例,2010至2019年,深圳醫療資源配置實現了翻番,醫療衛生機構數由1963家增加至4342家,增長了1.2倍;床位數由2.1萬張增加至5.1萬張,增長了1.4倍,千人口床位數由2.1張提高到3.9張,其中原特區外地區千人口床位數由1.6張提高到3.3張;衛生工作人員數由6.7萬人增加至11.9萬人,增長了0.78倍,千人口醫生數從2.15名提高到3.09名。三級醫院增加到46家,三甲醫院從4家增加到18家。基本實現每個區至少配置1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集團,每個社區配置1家社康機構。同時,還引進了名院名校來深創辦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中山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等一批大學附屬醫院。推動學科共建共享,引進了245個高水平醫學團隊來深開展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

依靠著深圳強有力的綜合實力,深圳支援隊伍的足跡不僅僅是在湖北。2008年汶川地震,深圳曾大力支援受災地區,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也有深圳支援隊忙碌的身影。每當有災害來臨,深圳總是會施以援手。其實,深圳對于“支援”“對口”等工作早已經輕車熟路。長期以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深圳社會各界抱著“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特區理念,深入對口地區,不僅帶去了資金、技術、人才,還帶去了深圳獨特的發展理念和創新做法,“盡顯愛心、盡銳出戰、盡出奇招、盡收說過”更是成為對口支援幫扶領域的“深圳特色”。截至目前,深圳已幫助對口地區116萬余貧困人口脫貧成功。近30年來,深圳的“對口支援幫扶”早已經常態化進行。以幫扶廣東梅州為起點,從1990年開始,深圳先后與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5個縣(市、區)開展幫扶與合作,十八大以來深圳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300億元。

深圳社會組織自發為武漢捐贈抗疫物資。

面對疫情深圳愛心企業踴躍捐贈。

志愿者精神是傳統也是底氣

在深圳的街頭巷尾,活躍著120萬“紅馬甲”和近一萬個志愿者組織。深圳被稱為“志愿者之城”“慈善之城”。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深圳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公益氛圍濃厚。深圳是全國志愿服務的發源地之一,自1989年起步以來,誕生了國內第一個法人志愿者組織、第一批國際志愿者、第一部地方性志愿服務法規、第一個“義工服務市長獎”、第一本青少年志愿服務教育讀本、第一張證卡分設多功能電子義工證。2011年底,深圳在全國率先系統性提出建設“志愿者之城”,推動志愿服務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以志愿組織為代表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已發展壯大為一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成為深圳建設公民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實基礎。深圳義工“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已經成為深圳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深圳的志愿者精神也成為了馳援外部的底氣所在。

疫情期間,這份詳細的清單展現出的是深圳沉甸甸的奉獻精神:“一次性口罩129640個、KN95口罩52280個、N95口罩55054個、兒童口罩13000個、醫用手套988585雙、納米祛菌紙1噸、紅外額溫槍3000個、體溫計49200個、呼吸機120臺、空氣消毒機240臺……”這些是截至3月11日中午12點,深圳市慈善會捐出且確認已經被受助人接收的防疫物資統計。據了解,截至3月11日中午12點,市慈善會接收社會防疫捐贈款物共計37855萬元,這其中撥付湖北省4887萬元(包括資金3617萬元,物資1270萬元)。“馳援湖北,守護廣東,保障深圳,這次疫情發生以后,深圳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市民也是踴躍捐款捐物,這些都是基于我們深圳的綜合實力以及慈善精神。”市慈善會執行副會長房濤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就一直在經濟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而現在深圳開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所以深圳不僅經濟和科技要走在全國前列,社會治理也一樣要走在前列,而慈善是社會治理的柔性引擎,深圳的綜合競爭力很強,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都有著一種勇于擔當的精神。這次疫情中,深圳克服自身物資緊張,優先保證支援湖北武漢、荊州防護物資供應,保障國家聯防聯控機制和省里的物資調配。

“比病毒傳播更快的是愛。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有著深厚的志愿者文化,愿意幫助別人。”深圳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周笑冰表示,深圳的醫療資源確實是比較緊張的,但是只要國家有需要,深圳就會施以援手,這是深圳大愛的體現,是深圳志愿者精神的擔當。

疫情來襲時,深圳堅決服從全國一盤棋的防疫策略,在克服自身物資供應困難的同時,還承擔著保障國家聯防聯控機制和廣東省的物資調配的義務,同時也有著志愿者精神貫穿其中所凝聚的強大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經派出了5支醫療隊馳援湖北后,深圳還準備好了另外5支醫療隊,隨時待命出征。

深圳醫療隊去之能戰,戰則能勝

“整體素質較高,醫生均在38歲以上,有15年以上工作經驗;護士最小年齡27歲,全部經歷過甲流疫情,其中有兩位護士長,年長的護士長經歷過2003年非典。醫護人員多經歷過非典或甲流疫情,這些寶貴的抗疫經歷也成為本次馳援武漢的強大支撐。”這是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聶國輝對該院參與前線抗疫的第一批深圳醫療隊隊員的評價。2月9日,深圳首支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13名隊員分別來自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市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都是當地最急需的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科醫護人員。隊長孟新科說:“2003年的時候,我就是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ICU的主治醫師,當時負責全院病人的會診,一天24小時都在連軸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也第一時間向醫院表示,希望能趕赴前線。”

時隔5天,2月14日,深圳再派第二支醫療隊出征湖北,對口支援荊州,17名隊員全部來自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專業涵蓋重癥醫學、急診醫學、感染性疾病科和呼吸內科等,是一支精銳的小分隊。為方便工作,出發前,隊內男生全部理成平頭,女生也毫不猶豫地剪去了長發,隊長易黎代表全體隊員莊嚴承諾:“不完成任務絕不收兵!”

“懸壺出征披素甲,同心協力破新冠。”2月17日,深圳派出首支中醫醫療隊出征湖北,前往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這也是深圳第三支支援湖北的醫療隊。25名隊員涵蓋中醫內科、中西醫結合和護理學等專業。隊長劉禹翔是一名“女將”,來自深圳市中醫院急診科,2003年“非典”的時候,就已經在醫院急診科工作。

2月20日,深圳市第二批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出征,這是深圳第四支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隊伍17人均來自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醫院(原深圳武警邊防部隊總醫院),隊員涵蓋重癥醫學、呼吸內科、護理學等專業,其中年齡最小的護士僅23歲。隊長盧濤也曾在2003年參與深圳抗擊“非典”工作。“當時我在醫務處工作,我們曾用一個晚上就把隔離病房設置好,在抗擊‘非典’過程中,實現病人零漏診、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成績。”他說。

抗擊新冠肺炎,心理治療也很重要。2月24日,深圳派出首支“心理”小分隊支援武漢,這也是深圳第五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深圳為武漢送去心理撫慰的“特效藥”和“強心劑”。第五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隊員全部來自深圳市康寧醫院,5人都是由康寧醫院優選出專業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專家,其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年齡最大48歲、最小39歲,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1名。隊長李學武有18年的心理咨詢崗位工作經驗,在他看來,精神病學醫生的加入,則意味著不僅要做好患者的軀體治療,也要重視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讓患者告別焦慮、恐慌這些負面情緒,而研究也表明,積極的心理能提升人的免疫力。”李學武說。

當深南大道沿街大屏幕上出現這些勇赴前線的醫護人員的臉龐時,人們發現,這些勇士可能就是我們的鄰居、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同學,是我們曾經擦肩而過的熟人。我們終將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深圳推出“安心”系列行動守護心靈健康

“安心行動”,溫暖武漢深圳兩座城。

“深圳你好,我是武漢!感謝你發來的問候……”2月28日,夜晚10點,湖北省廣播電臺特別制作的節目《深圳您好!我是武漢》,在武漢和深圳的電臺里同步播出,呼應此前深圳發出的《武漢安心》音頻節目。這場雙城空中對話,飽含著兩座城市互道珍重、互相加油、互相鼓勁的深厚情誼。

抗擊新冠肺炎,既要治病也要“安心”。引發兩地廣播電臺關注的“安心行動”,背后有著許許多多異乎尋常的故事。2月1日,晶報APP發布《“新冠肺炎風暴”之下如何守護心靈家園?深圳打出“安心”組合拳》一文,詳細介紹了深圳從科學應對、守護心靈的角度出發,聯合制作、逐步推出加強心理健康保健的“安心”系列舉措,此后,關于“安心”行動的報道便一直活躍于報端。

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關心關愛醫護人員、基層黨員干部等,落實國家衛健委關于心理危機干預指導的原則要求,深圳市委組織部快速響應、迅速行動,會同市委衛生工委、市精神衛生中心,從科學應對、守護心靈的角度出發,聯合制作、逐步推出加強心理健康保健的“安心”系列組合拳:如開發“安心熱線”,發布首張心理援助熱線電子地圖、開發“安心博士·在線心理輔導”平臺、拍攝“安心寶典”心理健康知識視頻、編印疫情防控“安心手冊”等等,其中組建心理輔導專家團隊赴湖北開展“安心行動”也是舉措之一。此外,還開展了“安心助教”活動,邀請專家及心理專業教師制作助教內容,供全市師生及家長收看。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康寧醫院)的負責人表示,通過專業到位、人手到位、服務到位“三到位”,實現了心理輔導時間全覆蓋(24小時全天候)、空間全覆蓋(包括深汕合作區)、人群全覆蓋“三個全覆蓋”,為廣大市民提供最及時、最專業、最貼心的心理輔導,讓大家在疫情防控中堅定信心,共克時艱。

同時,深圳依托市衛健委、市康寧醫院等專業機構,挑選有專業知識、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組建心理輔導專家團隊,開展線下“安心行動”,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深入防控一線、隔離區等重點場所,為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和患者乃至家屬,免費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援助服務。4月3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海外華人安心行動”項目也正式啟動,服務對象主要為海外留學生、旅居國外工作者、外派公務人員等。服務包括24小時安心熱線、微信服務平臺和專家在線直播,通過他助和自助兩種方式,緩解海外華人因疫情全球蔓延引起的焦慮、恐懼、抑郁、悲觀等心理反應,為他們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晶報特別報道組/文、圖(除署名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尤物iAⅤ视频在线看 | 在线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色婷婷青青草原综合缴情 | 亚洲色中文字幕先锋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