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經營中心頻道 > 時尚 > 

物歸其所,海派旗袍回到發祥地上海

2018-08-10 08:59來源:文匯報

  展覽現場,海派旗袍精品集中亮相。

  ◆現場展出藏青色襯駱駝絨提花真絲短袖夾旗袍。 均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由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的旗袍被譽為海派文化的代表。近日,臺灣收藏家王水衷將珍藏的338件海派旗袍和相關飾品慷慨捐贈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成就文博界一段佳話。昨天,文物捐贈儀式在滬舉行,館方從中精選出70余件舉辦 “衷藏雅尚·海上流暉——王水衷捐贈服飾展”。

“這些旗袍和飾品是我花費近30年時間收集到的,別人問我會不會舍不得,今天早上看到展覽后,我覺得我最初的決定是正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最好的歸宿。”王水衷說,每次捐贈自己的收藏,就像“嫁”女兒,百般地不舍,但真的“嫁”對了人,心里是非常高興。海派旗袍回到發祥地上海,是物歸其所,期望它們在學術研究、展覽展示等方面發揮作用,實踐美的詮釋。

誕生于20世紀初的海派旗袍是極具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服飾,堪稱傳統文化與西式文化融合的典范。王水衷捐贈的服飾以海派旗袍為主,還包括清代旗女袍服、長馬甲、倒大袖上襖等,生動詮釋了20世紀初女性服飾的變化。其中,典型的長馬甲、倒大袖圓下擺上襖、陰丹士林旗袍、火腿紋印花旗袍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珍貴服飾。

“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映射著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性格。旗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角度,從中可以看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已顯露出現代城市文明的開放和個性,同時也保持著傳統中國的風骨和韻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員張霞介紹,本次展覽選取的70余件海派旗袍大多是常服,不屬于特殊的群體或個人,也沒有 “彈眼落睛”之作,但代表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萬千上海女性的日常穿著。這些旗袍面料、紋樣和款式精細考究,顯示著與20世紀初歐洲同步的流行節奏,可以看出當時上海的文化、工業和百姓生活狀態。

貼合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是海派旗袍的一大特色。據史料記載,彼時上海時裝的核心是美術,往往由設計師在報刊上刊登設計款式,待讀者看中制為成衣。畫壇名流葉淺予、方雪鵠、張樂平、江小鶼等都曾做過服裝設計。以葉淺予為例,他在1931年至1933年期間為《玲瓏》雜志畫服裝設計插畫50余幅,并曾擔任云裳服裝公司的設計師。比如,本次展出的一件半長式旗袍,就與葉淺予設計過的一款格紋短袖旗袍的款式十分相近——長度至小腿中部,開叉及膝。對于該設計,葉淺予還有過專門的論述。在《最流行之新裝》一文中,他寫道:“目下最流行的是長旗袍,可是你在馬路上走時,或下車上車時,你一定覺得她太長了吧……所以這里擬定半長式的旗袍,專為下午或出門之用。”既有出于穿著者習慣的考慮,也以美術家的時尚觸覺,引導大眾審美。

“海派旗袍之所以成為經典,正由于它內里是時代的風尚和文化的力量。”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表示,作為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志性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主要職責是努力利用館藏文物文獻向公眾展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三種獨具魅力的上海城市文化。王水衷捐贈的海派旗袍和相關飾品,無疑為該館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記者李婷)

?

[責任編輯:鄭媛]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 | 亚洲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洲不卡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