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11月29日訊(記者 周錦春 楊浩翰)為做好深圳市對口支援江西尋烏縣工作,深化兩地合作交流,推動尋烏縣更好更快發展,按照《深圳市與尋烏縣支援合作工作方案》的具體要求,深圳市網絡媒體協會于11月25日至29日組織深圳市部分網絡媒體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行”主題宣傳采風活動。采訪尋烏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情況、深圳幫扶尋烏階段性成果,宣傳尋烏在生態保護、旅游資源、特色農產品、產業項目等方面的需求并形成宣傳產品,切實推進深圳對口支援尋烏相關工作。此次采風活動得到深圳市委網信辦的大力支持。
深圳新聞網總編輯唐亞明為采風團成員送行并講話
“紅色土地"讓采風之路充滿激情
五天的采風行程,拋開來去的時間,實際上只有滿滿的三天。但大家依然是爭分奪秒,總想著多走走、多看看。就說第一天吧,采風團一行趕到尋烏縣城時,暮色蒼茫、寒風肆虐,但大家還是堅持著趕到《尋烏調查專題陳列》館,盡管當時已過下班時間,當地的講解員也依然在專程等候。
尋烏調查陳列館
眾所周知,尋烏是革命老區縣,是中央蘇區全紅縣。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先后發生過“圳下戰斗”、“羅福嶂會議”、“尋烏調查”、“羅塘談判”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特別是1930年5月,毛澤東在尋烏進行了20多天的 社會調查,寫下了共5章39節8萬余字的《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等著名論斷,尋烏由此成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發祥地之一。
參訪尋烏調查陳列館
在參觀陳列館時,因為天色已黑,而陳列館出于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有許多地方是沒有安裝電燈的。于是,大家就開著手機里的照明燈,一邊聽著講解員細致耐心的講解,一邊細細察看一件件保存不易的革命文物,有收藏《尋烏調查》手稿的木盒和復制品,有毛澤東當年調查時地點、人物介紹,還有當年開展《尋烏調查》背景的具體剖析等等。待到參觀結束,時間已經是晚上七八點左右了,大家雖然饑腸轆轆,依然神情振奮?!皼]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似乎為已經為此行采風定下明確的基調。
參訪尋烏調查陳列館
在尋烏見證了腳踏實地的“扶貧路”
在接下的三天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每天都是車輪上和采風點度過的,因為路程的遠近,午晚飯也很難固定,基本上是延遲的。
太湖水庫風貌
觀摩太湖水庫記事碑
尋烏縣,地處贛粵閩三省交界處,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是東江源頭、客家聚集地,也是資源礦產富集區。接下的三天的時間里,大家先后到9個點采風,有水源鄉太湖水庫建設項目、有太湖水庫移民新村搬遷項目;有中宣部高位推動的文峰鄉幸福小鎮項目;有原稀土礦區改造項目——柯樹塘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有深圳市對口扶貧的項山鄉盧屋村富民項目;有南橋鎮南龍村村容村貌和文化設施改造建設項目;青龍巖景區投資建設項目;中宣部掛點推動的留車鎮德青源金雞項目;還有楊氏果業、電商產業物流園等,用文字和鏡頭捕捉記錄最鮮活的素材,深入挖掘尋烏縣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以及深圳幫扶尋烏縣的階段性成果和特色亮點。
南橋鎮南龍村文化設施改造建設項目
青龍巖景區文化旅游建設項目
青龍巖景區文化旅游建設項目
原稀土礦山舊址柯樹塘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
太湖水庫移民新村的面貌
踏踏實實的采風,收獲了滿滿的素材。采風團的成員們基本上在每天晚飯之后,又迅速進入了寫稿階段,一篇篇扎實、精采的采風稿陸續推出,并即時于各自的網媒發布:《深化對口支援交流深圳網絡媒體前往尋烏采風》《浩翰景深第27期|航拍江西尋烏縣》《太湖水庫可解決全縣18.77萬居民用水需求》《深圳網絡媒體尋烏行|探尋老區發展新動能》《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行|脫貧攻堅靠智慧更靠決心》《對口扶貧得力,江西尋烏百年客家山村煥新顏》《咱家的柑桔非常甜|探訪尋烏客家山村脫貧新生活》《浩翰景深第28期|江西尋烏縣的綠水青山》《江西尋烏縣喜抱“金雞”,養殖規模將達240萬羽》《對口幫扶,情暖盧屋村!深圳傾力援助對口幫扶工作成效顯著》《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采風行——小小百香果,乘著“互聯網+”飛出貧困村》《保護東江源水質安全,尋烏縣全力推進廢棄稀土礦山治理工作》《浩翰景深第29期|一顆尋烏臍橙的“誕生”》《扶貧合作|深圳對口扶貧尋烏縣鄉村面貌展新顏》......據不完全統計,此行三天采風累計寫稿、發稿件近30篇,可謂碩果累累!
采風團成員在一線采風的情景之一
楊氏果業生產加工流水作業線
中宣部對口扶貧的幸福小鎮項目
3小時的網絡媒體培訓交流會“干貨”滿滿
作為深圳網絡媒體采風行的壓軸項目,是采風團成員與當地融媒體中心和各政府部委辦局宣傳人員的培訓交流,時間安排在第四天的下午。為此,采風團成員在采風寫稿之余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尋烏縣委宣傳部和網信辦對此也高度重視,60余人的龐大隊伍前來交流。
“深圳網絡媒體尋烏行”網信工作培訓交流會
接著,今日頭條、新浪深圳、騰迅大粵、特區報讀特、商報讀創、晶報、深圳新聞網、壹深圳等媒體記者編輯,分別以《“跨界融合、就地轉化”,構建“民生政務融媒體服務生態鏈”》、《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形成全媒體強大影響力》《智能時代,新媒體如何做好政務宣傳工作》《政務新媒體實戰經驗—成功俘獲粉絲的N+100種嘗試》《全媒體時代下的媒介策略》《當農產品遇到新媒體:微博的助農破冰之路》《淺析新媒體發展趨勢,探討如何增強媒體核心競爭力》《扎根求變、適應形勢是新媒體發展必由之路》《網媒發展的觀念與我們的任務》等為主題,用生動的語言,詳實的案例,講解交流了新媒體制作的經驗、發展趨勢、新聞寫作技巧等,受到與會人員的好評,現場掌聲不斷!原定2個半小時的交流活動,從3點一直延長到6點,講的人“干貨”滿滿,聽的人“收獲良多”。這樣的交流活動自然是受歡迎的!
短短幾天的采風活動就此畫上了圓滿句號。但大家采風寫出一批有質量的采風文字稿件,拍出了一批視角新穎的圖片報道,結合各網媒的特點,還推出了一批生動有趣的視頻專題,得到尋務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肯定。尋烏行,不虛此行,采風團成員們用自己的努力留下值得記憶的足跡。或許,行程結束,但對紅色土地尋烏的牽掛將永留心中。
采風結束時全體成員與尋烏縣送行領導合影
相關報道:
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行│太湖水庫可解決全縣18.77萬居民用水需求
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行│太湖水庫可解決全縣18.77萬居民用水需求
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行│太湖水庫可解決全縣18.77萬居民用水需求
江西尋烏太湖水庫工程建設 | 解決居民用水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深圳媒體探營東江源頭,“多功能”水庫解決尋烏約18萬居民用水需求
深圳網絡媒體江西尋烏采風行——小小百香果,乘著“互聯網+” 飛出貧困村
尋烏縣一號民生工程太湖水庫 可解決全縣18.77萬居民用水需求
老臍橙之鄉新產業模式,江西尋烏電商產業園間接帶動60000人就業
深圳網絡媒體尋烏行|電商產業園可間接帶動尋烏60000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