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是美股牛市九周年,標普500指數從危機后的最低點666點向2800點邁進,盡管估值高企,但由于上市企業的多元化、盈利復蘇,接力資金仍源源不斷,科技股的反復走強顯然成為生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現雛形的科技獨角獸——蘋果、微軟,早已成為了大巨頭,目前仍風光無限,1997年上市的亞馬遜如今已經有全線發力之勢,2000年后上市的谷歌、臉書、奈飛如今更是動能滿滿,被稱FANGMA(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Microsoft,Apple)的這幾只股票成了美股引擎——截至2017年二季度,FANGMA就貢獻了納斯納克指數漲幅的近60%,也占到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的近40%,占總市值的近15%。而且,FANGMA等大型科技企業的股價更是逐年遞增,即使經歷了去年9月的大幅回調和今年2月的閃崩,事后引領大盤上漲的仍是它們。目前,美國科技類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7.72萬億美元。
盡管在2月初的閃崩期間科技股大幅回撤,但如今,引領大盤反彈的也是科技股。也就在3月9日當日,奈飛、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周漲幅分別為10%、7%和4.8%,推動納指當日大漲1.79%,報7560.81點,當天超越了閃崩前高點,再創歷史新高。